NO.31│非直線思路 不做別人做過的事│動畫、編劇、導演 蘇三毛跨界闖江湖
七十三年次的蘇文聖,綽號三毛,出身苗栗市,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畢業。在學期間即以《傳染》、《將軍》連續兩年拿下臺北電影獎最佳動畫片,並以《南方小羊牧場》入圍第五十屆金馬獎最佳視覺效果,首部劇本《請帶走我的呼吸》入選2015年金馬創投會議,創作橫跨動畫、商業設計、導演、編劇,不斷用創意視覺與各類型故事開闢美麗新世界。
蘇文聖(蘇三毛)
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畢業,作品類型涵蓋電影、動畫、廣告、MV等領域,身兼導演、插畫家、平面設計師、編劇等身份。
三十四歲的導演前陣子為忙於宣傳個人首部劇情長片《有五個姊姊的我就註定要單身了啊》,身形顯得瘦削不少,臉上那副招牌大黑框圓眼鏡幫忙遮了黑眼圈。穿著帆布鞋輕鬆盤腿而坐,在逆光下侃侃而談自己開超強外掛的工作模式,隨時切換角色的蘇文聖,跨界人生如同他的動畫奇幻詭辯,還帶有一股陽光宅男素有的黑色幽默。
有記憶就在畫畫,最愛哆拉A夢!
「國中時我是全校第一個戴黑框圓眼鏡的人,當時大家都笑我,因為只有老花眼鏡會這樣設計。」此後蘇文聖一戴成主顧,乍看下也有點野比大雄的既視感。從小喜歡用文字與畫筆編織想像的蘇文聖說,自己喜愛許多漫畫作品,其中影響最深的是《哆啦A夢》,超前衛的道具發明,讓他從小就嚮往未來,也發展出非直線思維,時常用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幻想所有的不可能。
影像工作者對重新建構時空順序,自有一套別於常人的邏輯,這種打破國界與時區的概念對蘇文聖而言,也和出生旅行社家庭有關。來自苗栗市的他,父母都是導遊,從小環遊世界享受文化洗禮。「小時候喜歡去香港、東南亞逛街買玩具,長大才喜歡看古蹟、探索大自然。」特別憧憬古色古香的京都與饒富文化氣息的代官山。出國的定番紀念品是書和畫冊,突顯他對圖畫與文字的著迷與效忠。
回想初次對視覺藝術的悸動,蘇文聖說是一歲抓周,在麥克風、電子琴、電吉他等物件中,獨獨相中彩色筆。「我從有記憶以來就是在畫圖,幼稚園上畫畫才藝班,喜歡在畫裡編織故事。第一次得獎是小班時投稿《兒童日報》,畫的主題是『划龍舟』,圖中每個人都有對話框、有自己的情緒,還有人掉進水裡。」高三贏得新竹市學生美展設計類第一名。
順應繪畫天賦,轉戰中晉級
為貼近自己對畫畫的熱情,蘇文聖選擇高職體系,考上竹苗區第一志願新竹高工,就讀室內設計科。雖取得木工證照,但是對室內裝修、製作家具等興趣缺缺,開始尋覓其他可能性。在大學聯考前夕才初次發現「商業設計」的新世界,到補習班旁聽字型設計、攝影、印刷等主題內容,引發強烈熱情,蘇文聖無畏距離聯考只剩一百多天,毅然決然遵循心之所向報考商業設計組。
繳交報名表後,壓力鋪天蓋地席捲而來,「我從零開始學商業設計,補習班所有課都去上,上課常聽不懂。同學都是美術班畢業,很多來自復興美工,但我只會畫施工圖。」後來蘇文聖考上板橋亞東技術學院工商業設計系,在朋友口中得知有專門鑽研動畫的科系,更加契合他的童年夢想——用畫畫說故事,為了實踐初心投入轉學考,成功在大三轉入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正式開啟動畫版圖,也在此時啟用「三毛」的綽號,因為當時實踐已經有兩人叫大毛,所以他排到三毛。《誰先愛上他的》共同導演許智彥是他的同班同學。
「當時動畫是剛崛起的學科,一切都是新的,大家都還在摸索。實踐的氛圍很自由開放,師生都像藝術家。設計沒有標準答案,老師很尊重學生的創作,鼓勵每個人練習說故事,同學也都很認真做創作、踴躍發問,會互相幫忙、討論,當然還是會翹課,但都樂在做作業,下課就窩在工作室畫畫。」
蘇三毛進實踐的第一個作業是手繪動畫,他欣賞動畫導演張淑滿老師的耐心指導,在軟體尚不發達、不普及的年代,製作手繪動畫就是伏在光桌前一張張畫,他光是畫一個人跑步就用一兩週時間畫了一千多張。「很累,但不會無趣。就像從小就會在課本角落畫手翻書,畫一畫就翻一下,很有成就感,和朋友一起做也蠻快樂。」在以大專院校為主軸的新一代設計展,蘇文聖擔任場地組組長,為實踐大學架構出極簡派的俐落線條展場。
蘇文聖(蘇三毛)
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畢業,作品類型涵蓋電影、動畫、廣告、MV等領域,身兼導演、插畫家、平面設計師、編劇等身份。
三十四歲的導演前陣子為忙於宣傳個人首部劇情長片《有五個姊姊的我就註定要單身了啊》,身形顯得瘦削不少,臉上那副招牌大黑框圓眼鏡幫忙遮了黑眼圈。穿著帆布鞋輕鬆盤腿而坐,在逆光下侃侃而談自己開超強外掛的工作模式,隨時切換角色的蘇文聖,跨界人生如同他的動畫奇幻詭辯,還帶有一股陽光宅男素有的黑色幽默。
有記憶就在畫畫,最愛哆拉A夢!
「國中時我是全校第一個戴黑框圓眼鏡的人,當時大家都笑我,因為只有老花眼鏡會這樣設計。」此後蘇文聖一戴成主顧,乍看下也有點野比大雄的既視感。從小喜歡用文字與畫筆編織想像的蘇文聖說,自己喜愛許多漫畫作品,其中影響最深的是《哆啦A夢》,超前衛的道具發明,讓他從小就嚮往未來,也發展出非直線思維,時常用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幻想所有的不可能。
影像工作者對重新建構時空順序,自有一套別於常人的邏輯,這種打破國界與時區的概念對蘇文聖而言,也和出生旅行社家庭有關。來自苗栗市的他,父母都是導遊,從小環遊世界享受文化洗禮。「小時候喜歡去香港、東南亞逛街買玩具,長大才喜歡看古蹟、探索大自然。」特別憧憬古色古香的京都與饒富文化氣息的代官山。出國的定番紀念品是書和畫冊,突顯他對圖畫與文字的著迷與效忠。
回想初次對視覺藝術的悸動,蘇文聖說是一歲抓周,在麥克風、電子琴、電吉他等物件中,獨獨相中彩色筆。「我從有記憶以來就是在畫圖,幼稚園上畫畫才藝班,喜歡在畫裡編織故事。第一次得獎是小班時投稿《兒童日報》,畫的主題是『划龍舟』,圖中每個人都有對話框、有自己的情緒,還有人掉進水裡。」高三贏得新竹市學生美展設計類第一名。
為貼近自己對畫畫的熱情,蘇文聖選擇高職體系,考上竹苗區第一志願新竹高工,就讀室內設計科。雖取得木工證照,但是對室內裝修、製作家具等興趣缺缺,開始尋覓其他可能性。在大學聯考前夕才初次發現「商業設計」的新世界,到補習班旁聽字型設計、攝影、印刷等主題內容,引發強烈熱情,蘇文聖無畏距離聯考只剩一百多天,毅然決然遵循心之所向報考商業設計組。
繳交報名表後,壓力鋪天蓋地席捲而來,「我從零開始學商業設計,補習班所有課都去上,上課常聽不懂。同學都是美術班畢業,很多來自復興美工,但我只會畫施工圖。」後來蘇文聖考上板橋亞東技術學院工商業設計系,在朋友口中得知有專門鑽研動畫的科系,更加契合他的童年夢想——用畫畫說故事,為了實踐初心投入轉學考,成功在大三轉入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正式開啟動畫版圖,也在此時啟用「三毛」的綽號,因為當時實踐已經有兩人叫大毛,所以他排到三毛。《誰先愛上他的》共同導演許智彥是他的同班同學。
「當時動畫是剛崛起的學科,一切都是新的,大家都還在摸索。實踐的氛圍很自由開放,師生都像藝術家。設計沒有標準答案,老師很尊重學生的創作,鼓勵每個人練習說故事,同學也都很認真做創作、踴躍發問,會互相幫忙、討論,當然還是會翹課,但都樂在做作業,下課就窩在工作室畫畫。」
蘇三毛進實踐的第一個作業是手繪動畫,他欣賞動畫導演張淑滿老師的耐心指導,在軟體尚不發達、不普及的年代,製作手繪動畫就是伏在光桌前一張張畫,他光是畫一個人跑步就用一兩週時間畫了一千多張。「很累,但不會無趣。就像從小就會在課本角落畫手翻書,畫一畫就翻一下,很有成就感,和朋友一起做也蠻快樂。」在以大專院校為主軸的新一代設計展,蘇文聖擔任場地組組長,為實踐大學架構出極簡派的俐落線條展場。
將軍。 |
兩屆動畫首獎,產業前途無限量
大學期間參加的第一個比賽——東閔盃(求生盃)——作品《傳染》,在2006年一舉拿下第八屆臺北電影節動畫類首獎,2007年再度以《將軍》榮獲臺北電影節動畫類首獎,也獲得去國外參展的機會,成為蘇文聖開展動畫事業的金牌認證書。
《傳染》與《將軍》動畫短片線條粗獷不羈、色彩呈混濁灰調,從角色年紀與地域的縮放,串連世界著名的文化地標,發揮黑色幽默,分別闡釋「抽煙是會傳染的」與「污染自然環境」主題,兩片皆以輕快的爵士為配樂,與劇情節奏對應出活潑的律動感,也令人聯想到蘇文聖小時候學習薩克斯風所奠下的基礎。「畫動畫就是宅男,每天宅在家裡畫畫。大四下學期畫第二部動畫《將軍》時,當時租地下室,白天幾乎沒出門,閉關一直畫,有好幾天都沒見到太陽,某天開燈才發現枕頭是綠的——原來已長滿了苔。」
贏得臺北電影節動畫首獎,等同站在聚光燈下,讓影視圈看見誰是最值得合作的新銳,蘇文聖自此正式踏入臺灣電影圈,結識北村豐晴、侯季然、林育賢等導演,以及Circus團體的小馬(本名林家瑋,就讀輔仁大學影像傳播系,入圍同屆臺北電影節)和廖人帥。當時廖人帥執導旺福的《天天天天》MV,邀請蘇文聖合作動畫,遂也結下日後與旺福合作全手繪動畫MV《好朋友應該做的芭樂事》的機緣。
角色從創作者轉為合作方,蘇文聖認為需要更多溝通。每個動畫導演工作程序不同,自己習慣先對角色,再出文字腳本,確定後才畫場景。動畫有分「手繪」、「停格/逐格」(Stop Motion)等種類,天馬行空的劇情或當主角是動物時,用手繪很方便,如魏斯.安德
森的《犬之島》便是手繪動畫的翹楚。「動畫世界的邏輯觀跟真人影劇完全不同:動畫角色做任何事都能被接受、被原諒,如蜘蛛人可以飛天遁地,卡通角色懸空兩秒再往下掉;但真人影劇就要先解釋世界觀。」
停格動畫介於現實與手繪間的交界,適合寫實感較濃的作品。工作時將攝影機放在軌道上,軌道車上夾筷子,筷子上夾針,每拍一張照就往後退一公釐,十二幀照片等同一秒動畫,蘇文聖在擔任Tizzy Bac《忘記丟掉》歌曲MV導演時,便使用停格動畫的手法,花費一整天拍攝數千張照片,再讓照片動起來,相當費工!「畫動畫最大的困難是很寂寞,重複做差不多的事,過程很磨人,多是細部微調」,儘管很累,但「累的時候停下看看成果,會很有成就感」。
入行十二年來,蘇文聖對臺灣動畫產業抱持樂觀態度。他觀察近年來動畫公司如雨後春筍冒出,每屆學弟妹都新創兩、三間動畫公司,呈現一片榮景。「大家學著用動畫說故事,譬如 Motion Graphics(動態圖像)沒有故事性、沒有固定形式,跳來跳去可以做很多運用,例如商業廣告或競選影片運用。現在在網路上很少看到沒有影片不含動畫,MV前面的字卡出來,歌詞也有很炫的視覺效果,這都是動畫的延伸。」
旺福愛你。 |
商業設計重溝通,質比量更重要!
剛畢業時,蘇文聖原以為自己會永遠當個動畫家,夢想當宮崎駿做動畫長片導演。服兵役期間,《海角七號》熱潮造就國片市場復甦,在真人電影中加動畫是流行趨勢,他常常跑到片場觀察拍片過程,「每天都很有收穫,原來電影是這樣拍出來的。小時候覺得拍片是外國人在做的事,原來沒有那麼難。」他利用累積起來的影劇圈人脈,慢慢嘗試在動畫MV中加入真人,後來演進成拍真人電影,搖身一變成為電影導演。
蘇文聖說,拍攝動畫、電影、MV和廣告都是在累積過程。「拍歌曲MV較簡單,因為歌詞已經是劇本,氛圍可以在歌裡找到方向,與腦中畫面八九不離十,音樂就是美術視覺;MV導演會比較有節奏感,每首歌有高低起伏快慢,會照節奏;廣告導演溝通能力要很強,要跟客戶溝通,客戶腦中往往不是影像,而是商品,因此要更有耐心溝通。多方與各領域的人合作,累積到後面才有辦法拍電影。」
蘇文聖也擁有專輯設計與電影海報主視覺作品,展現商業設計實力,如2009年以《旺福愛你》入圍金曲獎最佳專輯包裝設計,而《總舖師》是他畫的第一張電影海報,用《星際大戰》的史詩感堆疊出悲壯的磅礴氣勢。其成果受到矚目以後,進而在2017、2018連續兩年操刀「金馬奇幻影展」主視覺:前者以外星馬搭乘幽浮來到地球,望見有如世外桃源的景像作為發想;後者則以曾是電影院代名詞的西門町作為場景,巧妙加入許多經典影片與角色。
看似左右逢源,但他也曾接案接到心力交瘁,「剛退伍時把自己堆滿滿,曾經接案接到都空掉,砸了幾次鍋,東西沒有靈魂,自己跟客戶都不會喜歡,必須要花時間跟客戶溝通,找到平衡點」,蘇文聖認為,「作品做出來會跟著你一輩子,你必須對每個作品負責,時間久了會知道自己的範圍在哪,會抓多一點時間控制。『質』還是比『量』更重要!」
編劇緊扣核心發展文字
不僅畫畫功力了得,蘇三毛不辜負「文聖」本名,從小就勤於筆耕,寫作與畫畫是他人生雙軌並行的兩大興趣,從小寫日記、小說,就讀建臺中學國三時,創作的小說打敗高中組榮獲全校第一名,甚至受出版社青睞邀約出書;高一獲得苗栗縣夢花文學獎小說類佳作。喜愛的寫作類型如愛情、科幻、推理⋯⋯等,2015年以第一部電影劇本《請帶走我的呼吸》入選金馬創投十大企畫,靈感來自他國中時期熱衷的高危險遊戲。
「我完全不是嚴謹的創作人,會有幾天產值超低,一直上臉書發廢文不做事;有幾天拚命打字,進度總會趕上。文字跟畫畫不衝突,交替創作的好處是可以互相休息。」
「以前學寫劇本都會想到某個梗開始寫,但這樣會越寫越空虛,寫一寫會覺得角色沒有目的,劇本磨很久最後可能還是空的。導演易智言、陳玉勳都很栽培我,會認真給建議,他們說我的方式不對,如果只為了鋪排一個梗,那寫寫臉書、網誌就結束了;劇本有角色、背景,應該先建立核心,例如親情、愛情、友情,劇情就會很穩,不會亂掉。」
2018金馬奇幻。 |
跳脫,創意就是不落窠臼
從創作插畫、動畫,到MV、電影的導演,以及電影劇本寫作,蘇文聖沒有料到自己會發展得這麼多元。「跨領域非常困難!我比較幸運,遇到人給我機會。」創意無限的他分享自己的秘訣,「要跳脫既有框架很簡單,看到類似的就不要做,如果你很快想出一個故事,首先要檢視它是不是在哪裡看過?如果有就沒有必要去寫一樣的東西,這樣才好玩、才有意義」,並且強調,「客戶提供的參考不能照做,而是取部分元素,重點是不要跟別人一樣。」
他建議有志走視覺創作的朋友不要只埋頭創作,還要多元吸收,如運動、攀岩、踏青、看表演等,都能提供不同的創作養分。尤其是在新媒體普及的時代,大家都很嗨、很敢秀,因此更要積極把握眼前的機會,善用多元創作平臺,為自己累積更豐富、多元的能量!
文字/蔡舒湉 攝影/黃音 圖片提供/蘇文聖
線上電子書 ⏩ |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