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5|燈篙揚旗,建醮祈安 蘆洲國姓醮
●文|董昱
●圖片提供|蘆洲湧蓮寺、新北市政府文化局文化資產科
醮,是臺灣傳統信仰中的祭典儀式,又稱為醮典。所謂的建醮、打醮,意指舉辦醮典的過程,並根據功能和祈福內容分成許多種類。隨著時間演進,醮典成為歷史、文化和社會的結晶。
國姓爺為蘆洲的地方守護神
相傳明末鄭成功征服荷蘭人後,率領大軍經過蘆洲地區時,於蘆洲西隅埋藏大量軍火,並種植1 株九芎樹留作標誌,此後信眾以膜拜此樹做為感念鄭成功的方式,是為「九芎公廟」,雖前述史料證據不足,致無法證明真實性,然而,現今九芎公廟仍香火鼎盛,顯示國姓爺與蘆洲地區的緣份。而後懋德宮的興建,更證明國姓爺與蘆洲地區的深厚信仰關係。
國姓爺顯靈 擊退外敵
清嘉慶14 年(1809 年),海盜入侵淡水,騷擾北臺,蘆洲勇士、壯丁前往支援征戰,協助淡水泉州人,未料鄰近的漳州人引兵犯境,蘆洲父老遂求助國姓爺庇佑,才得以化解危機。蘆洲地區居民感念國姓爺,自道光17年(1837 年)開始三年一醮祭祀,初以國姓爺畫像為祭拜對象,於田仔尾李宅等地祭祀;同治元年(1862 年)湧蓮寺建立,大正8 年(1919 年)地方人士倡議於湧蓮寺後殿興建懋德宮,主祀國姓爺,從此由湧蓮寺統籌辦理此一地方重大醮典,延續至今。
蘆洲國姓醮儀式
豎燈篙
豎燈篙是國姓醮的重要儀式,意為指引鄭成功部將兵馬魂魄前來參與盛會。在豎燈篙前先由十餘位具有數十年經驗的老師傅進行整地、設架前的工作準備,並在地上鑿洞,先將兩根燈篙杉植入土中,再由眾人一起將長三十尺的大燈篙杉扛起扶直,和另外兩根結合在一起,老師傅迅速的將兩根橫桿與三根燈篙杉連結在一起,共紮九處(俗稱「九部」),並用藤、黃麻繩( 即用手搓揉而成之麻繩),紮以金白錢,第一階段搭設工程才告完成。後眾人再將長五十公尺之刺竹兩根加上燈篙之高處,須紮七次,為之「七部」,以古禮解釋為「七星下地」,整個搭設工作才告完成。
醮壇的搭建與工具
醮壇搭設流程分別為「看時」、「破土」、「挖洞」、「立燈篙」及「升旗」,一切須按古禮,工作人員需齋戒三天,淨身方能參與。在搭設過程中燈篙杉、三色旗,此為日夜替換之祈安法器,用意在召喚鄭成功之兵馬回來聚集。旗豎越高,兵馬就越多,並能驅邪避凶,孤魂野鬼不敢靠近。整個豎燈篙工程完成後,即有人會打鑼、敲鼓告知鄉親儀式完成,眾人即煮湯圓拿至醮壇祭拜,稱為「謝平安」。
建醮過程:二朝醮典與三獻禮
二朝醮典是道教法事科儀,設有醮日課表,農曆10 月14 日引鼓啟功、農曆10 月15 日水
燈、農曆10 月16 日普施。農曆10 月17 日,循古禮舉辦三獻禮儀式,場面莊嚴隆重,廟方準備豐厚牲禮祭祀。蘆洲地方行政首長擔任「正獻官」,數十位禮生組成祀典組,恭迎國姓爺聖駕,經上香、叩首、恭讀祝文等肅穆敬獻科儀,最後化帛望燎,完成儀式。
宗教與民俗
醮典文化的認識
關於醮典的起源,可追溯到距今千年前的漢代。東漢許慎所撰的《說文解字》一書中,就有對於「醮」的相關定義,意指慶典、祭祀等事宜。到了東漢末年,在道教歷史中具有重要意義的宗教領袖張道陵創辦「正一道」,正一道不僅承襲了先秦思想家的道家思想,也發展出了嚴密的宗教組織。當時的道教也融合了民間的鬼神崇拜和神仙思想,醮典也在這樣的宗教發展進程中,成為一個重要的儀式。
明朝之後,由於儒、釋、道三者在思想上的結合,建醮已經不全然限於道教所用,而是成為人們今天所熟知的宗教儀式。醮典的功能主要是用於亡魂超渡、消災祈福之用,因為目的不同又可分為不同種類。祈求神明庇佑的叫「清醮」、「祈安醮」;為慶祝寺廟或相關建築物落成的「慶成醮」、為神明祝壽的則是「神誕醮」;祭拜瘟神的叫「瘟醮」,類似的還有臺灣南部常見的「王船醮」;超渡死於水火亡魂的是「水醮」或「火醮」;中元節普渡亡靈的則是「中元醮」。
在臺灣,醮典多於農務較輕鬆的冬天舉行,也就是「立冬之後打大醮」的俗諺來源。醮典舉辦的過程中,各地也會因文化和宗教目的而延伸出不同的習俗。除了最常見的齋戒、進香之外,各式各樣的傳統戲曲演出也相當普遍。比較特殊的建醮習俗,像是臺灣南部沿海地區,就發展出「百足真人蜈蚣陣」遊行活動,每次舉辦都吸引民眾熱烈參與。
著名的燒王船(或稱王船祭)也屬於建醮習俗。建醮期間,有些廟宇會在廟埕豎立燈篙,具有邀請鬼神參與慶典的意涵,也兼有裝飾廟宇的功能。
藉由祭典
展現「飲水思源」的承諾
蘆洲國姓醮的醮典,屬於台灣民間信仰,是臺灣本土化的獨特醮典,與道教傳統醮典已大不相同,特別是豎燈蒿、三獻禮,其中就包含了儒教、道教、民間信仰儀式。除了祭拜國姓爺的湧蓮寺外,蘆洲境內的各村里也都會在建醮期間,於廟宇前豎立別具特色的燈篙。民眾除了參加進香活動,也能走遍大街小巷、觀賞不同廟宇所設計的燈篙。燈篙上旗幟飛揚,照拂街角,不僅具有濃厚的宗教氣息,也成為特殊的地方文化景觀。
在蘆洲每三年一次的國姓醮中,完全呈現出民間社會的感恩,而這是三百多年來台灣的開發過程中一股生生不息的原動力。國姓爺祭祀只是一種儀式,民間社會的活力,才是臺灣地方歷史精神的呈現,永遠為後人所遵循。
|蘆洲國姓醮|
以蘆洲湧蓮寺作為的建醮儀式的保存者。國姓醮係當地民眾為感念國姓爺庇佑而舉辦三年一度之醮典,自清代以來,由當地居民自發參與且高度認同。這個百餘年經長期傳承、保留原有祭祀禮儀,整個醮典儀式,主要由豎燈篙、二朝醮典及三獻禮所組成,均有其程序與步驟之規範,可見湧蓮寺對保留傳統表現形式與實踐方式之重視,於2020 年3 月4 日,正式登錄為本市民俗無形文化資產。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