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王榮裕」標籤的文章

NO.34|那一年,你所不知的清法戰爭 用史詩劇講予你聽:王榮裕

圖片
●文|春花豆腐捲 ●攝影|布拉格、陳少維(金枝演社提供) 「從土地而生的草根精神,才是文化底蘊的精髓。」 ─王榮裕 內心戲到野台戲 濃烈的庶民情感   2019 年適逢滬尾之役(清法戰爭) 135 週年,由新北市政府主辦,新北市文化局、淡水古蹟博物館規劃系列的文化旅行、活動及展覽。其中已辦十年未曾間斷的西仔反傳說戶外劇場,地方居民想要延續傳說的盛情難卻,金枝演社和導演王榮裕再次接下重任。   2019 年 12 月中旬,我們沿著觀音山腳下的山坡路,一路往前,脫離都市塵囂遠離大馬路,經過工廠和宮廟,一路蜿蜒,正前方一棟綠色的鐵皮屋隱匿在山林深處。這裡就是「臺客第一天團」美譽的金枝演社所在地,在這裡我們見到了劇團創辦人兼藝術總監王榮裕。 王榮裕於 1993 年創立金枝演社劇團,專注於呈現這塊土地上庶民的生活面向。從草創期開始,金枝作品即不斷在歌仔戲的表演形式中找出新意,進而摸索出能恣意揮灑的「胡撇仔戲」為創作方向,最後更創作出屬於母土文化的原生歌舞劇,成為國內劇場界最獨樹一幟的當代臺灣表演美學首選團隊。   「來自於土地,還之於土地」,正是王榮裕的信念。清瘦的他,講起話來底氣十足,作品向來由臺語演出,因為他發覺,從小到大臺語都不被鼓勵,被刻意醜化,他要發掘臺語在表演中的美與價值。王榮裕認為表演跟生活分不開,表演不該只在劇院裡,應與演出空間融合,更不希望演出只為一種階層服務,而是每個民眾都能參與或觀賞。   金枝演社集結黃金團隊打造《戰祭 1884 》戶外史詩劇場,以在地素人演員參與演出的「環境劇場」形式戲劇,結合在地歷史、專業表演團體等, 2008 年首次演出,到 2019 年已是十個年頭,除了加強歷史事實的考證,更融入當時風土民情與服飾道具的講究,重現淡水獨有藝術活力與能量,復刻屬於臺灣人的歷史記憶。西仔反傳說的演出讓百年砲聲再次迴盪,也傳到更多人的耳裡,「有很多人關心淡水的人,因為戲劇,開始研究清法戰爭,累積很多心得、挖出不少文史資料。」說到這裡,王榮裕臉上藏不住地興奮,「編劇施如芳很厲害,找到了新角色陳塔嫂,她是馬偕博士太太的養祖母,也是北臺灣第一個受洗的基督徒,開拓故事情節並增添新意。」這齣戲見證動人心魄的臺灣生命印記,也傳達和平、包容與慈愛的真諦。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