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9│散步北海岸 窺探純淨之景│蔡傑曦的圖文創作之路

面對生活中的困惑,有時需要把自己帶離現場,
找個像家一樣能安心自在的地方,讓自己聽到內心的聲音,
在自我的辯證中,尋找答案。







蔡傑曦

1996年生,臺大生傳輔系外文,獨立接案攝影師和文字工作者,目前在加州進修。出版過攝影散文集《謝謝你走進我的景深》,榮登誠品華文創作榜第四名。按快門的同時也寫字,遊走在商業合作與獨立創作之間。
志願裡從沒出現過成為攝影或書寫的人,卻誤打誤撞走到了這裡,曾在臺灣各處舉辦攝影展,擔任過多所大學攝影社講師、文學獎攝影組評審。攝影是記錄,書寫是紀念,但都是留給自己的禮物。





跟著傑西去散步

十八歲的傑曦,從臺中北上臺大求學,大一下時卻發現中文系不是他的綠洲。為了探索自己對戲劇系的熱情,他投身劇場生活,經歷整個戲劇演出的過程,熱情卻退了燒,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他,突然變得自卑起來。帶著失落回到臺中,看到家中弟弟妹妹時,才猛然驚覺:「他們怎麼突然長大了?」原來時光不斷改變我們的模樣,一刻也不曾稍停。原來人生何其珍貴,所有的當下都只此一刻。他拿起家中的舊相機,想留下這一刻他們草地上的奔跑和笑容。

觀景窗中,他開始看到了別人。「除了『我』之外,還有很多值得去看、發現的東西。」他說,自卑乃是因為把自我放得太大,覺得自己的一切都太重要。十九歲的傑曦,轉入臺大生傳系。一場海邊的雨中散步,讓他開始學習與悲傷共處,「儘管下著雨,還是想要繼續往前。」他為了籌措更換攝影器材的費用,在臉書展開「傑西散步」的集資計畫。集資計畫迴響熱烈,純淨的影像與溫熱的文字觸動人心。

二十歲的傑曦受出版社邀約,將集資計畫一年間的攝影和文字作品集結成書,出版了個人第一本攝影文集《謝謝你走進我的景深》。這本攝影文集榮登誠品華文創作榜第四名,讓更多人看見了他的攝影作品,更看見了照片中的「人」以及拍照片的「他」,在城市之中、青春底下,關於「愛」的種種故事。傑曦帶著感性的心與眼,帶著我們看見那些人事物中動人的脈絡與紋理。《謝謝你走進我的景深》中的故事彷彿在說著:愛之所以動人,是因為單純,因為誠實,因為勇敢。每個當下都是生命中絕無僅有的一刻,沒有好壞是非,都值得珍惜。對他來說,「拍照,就是一種記錄。」



蔡傑曦重新省思家庭親情。



攝影是做夢的一種方式

「這種喜歡紀念的性格遺傳自於我媽媽吧!小時候重大節日時,媽媽會花錢請攝影師拍全家的沙龍照,她很重視family time,但國高中時期的我很抗拒,覺得那是『擺』出來的完美生活⋯⋯」他說,如今才明白媽媽的心情。當年的他如何想得到,就是攝影帶他回視家庭親情,甚至帶他走過人生低谷。「攝影對我不僅是現實生活的記錄,更多的是我對理想生活的想像。我可能不住在北海岸,但我很喜歡海,那就是我對理想生活的想像。」

活在城市之中,現實生活裡怎麼可能淨是花草藍天,但藉由想像就可以自由來去,不受時空拘限。「攝影是我做夢的一種方式,幻想是必要的,影像就是寄託這些幻想的媒介。」到完成《謝謝你走進我的景深》之時,他一共拍了兩年,前半年在摸索,在媒體上曝光的時間大約一年半,因為集資計畫,他從單純「喜歡拍照的人」成了「商業攝影師」。「我的東西,有一部分真實,有一部分是創造出來的,比如服裝或氣氛⋯⋯剛好我擅長的風格是大家容易接受的。」

「那單純就是二十歲的小男孩透過書寫、攝影,來寫下、拍下自己看到的世界,不一定貼近事實,但很珍貴,那就是二十歲的我看到的世界!」原先單純只是想記錄自己的人生,說起自己的成功,傑曦以「天時地利人和」、「無心插柳柳成蔭」來說明自己的幸運,但這怎可能是偶然?以「大自然」為創作元素的傑曦,以影像與文字記錄做夢的自己,無意間也以影像帶領著讀者走出了喧鬧的城市,以文字帶領著讀者走回了自己的內心。


〈寫下你的名〉



走向北海岸 回家之路

第一次到北海岸,是小學三年級時的家庭旅行,他當時只覺得驚訝:「原來北部也有海邊?」原來不是只有在墾丁才有海;而且「北部的海邊,沙是白色的,臺中的沙是黑色的(高美濕地)!」第二次到北海岸,他已經是大一學生,正面臨著生命中的的低潮,「不知何去何從」的沮喪感淹沒了他及他所在的城市。他和朋友一起出走到北海岸,卻像回到了家,身邊只有浪聲,雨中的行走,是自己陪伴著自己。他說:「初期的作品很溫暖充滿正能量,其實是一種寄託跟想像,因為生活現況剛好相反。」生活中那些事,有如絞緊而卡住、無法轉動的齒輪,如今彷彿重新得到了潤滑,又能往前進了。

坐上公車,看著景色不斷地轉換,漸行漸遠,一站站、一層層地卸下現實生活,「這個過程,彷彿是種儀式。」下了公車走向老梅石槽,路上看到那個「往臺北」的路標,他總會心一笑:終於離開了城市!「如果去淺水灣,就不斷地往海的方向走,走到消波塊的最前端,眼前沒有人,是一望無際的海,很放鬆。」

「海帶給我幸福感,好像回到家的感覺。海清澈又危險, 就像年輕的愛情。」問他什麼樣的故事氛圍最適合在海邊拍攝取景?他說:「乾淨的感情適合海邊。」什麼是乾淨的感情呢? 「純粹因為喜歡就去喜歡的那種。」他說這話時笑了起來,眼角彎彎,眼裡有晶晶的光,好像看到了晴空下海面上的粼粼。「書名中『謝謝你』的潛臺詞是知道你要告別了,但因你而來的每件事都是好的。」他總是充滿感恩,對這世上的人事物。攝影作品和文字敘寫都充滿二十歲男孩的柔軟與浪漫,「其實那本來只是自己的日記」他認為創作最重要的是誠實,當委託人參與集資計畫,和他有了交集,他一邊看著、聽著對方的故事,一邊也整理起了自己的喜怒哀樂。這一路走來,身兼學生和攝影師兩種身分,心太滿的時候,就想走一趟北海岸。




〈一千個日子〉



去淡水坐一個下午吧

去北海岸的中途,也去淡水。有次去淡江大學演講,在淡水海岸邊坐了一個下午,心中忽然有個聲音響起──生活這樣就好了!「那些我所追求的、或者別人貼在我身上的標籤,真的重要嗎?」面對生活中的困惑,有時需要把自己帶離現場,找個像家一樣能安心自在的地方,讓自己聽到內心的聲音,在自我的辯證中尋找答案。海浪一波又一波拍擊著岸邊,沖走了桎梏人的標籤,將那些生命中的疑問,化成均勻起伏的浪聲。他說,「那些標籤並不重要,我怎麼看我自己最重要。」如果可以,他想帶喜歡的人到那兒坐一個下午。

活在資本主義城市中的大學生活,總感受到得不斷上進努力的壓力,但是那個下午坐在那裡,「忽然覺得不夠上進也沒關係!」他笑道。背上馱著的沉沉包袱,此刻也被海浪沖去。「海邊的時間,感覺獨立於城市之外,進入真空的世界,那個下午好像不存在我的生活中。」他說這樣的留白對創作非常重要,生活被填得太滿時會讓人看不到自己,藉此他能澄清自己的困惑,所有思索後的答案會成為他的價值觀,進而呈現在創作中,作品本身或許未必在海邊完成,但創作的力量卻是在海邊蘊積。

談起2018文博會中關於「山」的展覽,帶給他的啟發,他略帶思索地回應,「當創作者去爬喜馬拉雅山,筋疲力竭之後,忘卻了現實社會的干擾,在大自然中回到最純真的狀態,創作靈感正來自那些最原始的欲望!」北海岸之於他,也是這樣漂洗俗世塵垢,洗心歸真之地。



陪你走進時光長廊

傑曦的創作方式,近乎所謂的「編導式攝影」,經過安排、裝置,為滿足對方的特定需求去設計和拍攝出成果,他不只是「真實影像的捕捉者」,而是「想像畫面的創造者」。在現實環境中,依據場景設定道具及劇情,如此虛實交錯,反而有種「擬真」的效果,讓照片呈現出設定的氛圍,說出自己的故事。當委託人不是專業模特兒,還要拍出真實自然又帶有故事性的照片,攝影師的溝通能力必須了得。

他說:「不一定每次的畫面會預先設計好,有時是當下的感覺。與人相處是一項功課,畢竟朋友拍你跟陌生人拍你,感覺完全不同!知道我在,卻又能放鬆。我們總是邊走邊聊,那時之所以稱作『散步』,就是希望故事是在散步時說。」不能只有聽,他也必須「給」出自己的感受、體會,或者彼此討論,這是一個分享的過程。引導對方帶自己回到「時光長廊」中,回顧轉捩點上那些印象深刻的事件──「記憶場景」,如果對方願意講出那個「記憶場景」,他就比較能了解對方想要的感覺。比如拍了一對交往一年的情侶,對方希望能拍出「老夫老妻」的默契感,他們便聊聊生活中印象深刻且具有默契感的事件,他笑言:「好像心理諮商師!」當然不是只有歡樂開心的事,也有悲傷與遺憾,因為重病而想留住當下身影的女孩,傑曦以影像記錄下了他們的悲喜,也因為過程中的分享與討論,讓對方的情緒能加以釋放,頗有「藝術治療」的效果。

正如攝影師張雍所說:「每次按下快門都是一個擁抱。」而傑曦的快門,則是一份陪伴。《謝謝你走進我的景深》出版之後,一個平凡大學生成了網紅、暢銷作家,是轉機,也帶來壓力。傑曦面臨著矛盾與失衡。「那本來只是我的私語日記,只代表我自己,不是為了陪伴或安慰別人而寫,但被大家看到後,各式的言語就出來了。」當作品成為商品,一切未必能如初衷,作為創作者本身的拉扯,這一年來時刻發生,「我很努力在平衡這些身分。」他坦白道。



「要成為攝影師,你得從走路走得很慢開始」



人生是不斷告別的過程    永保純粹之心

知道自己還年輕,「只看到世界的一個邊,繼續讀書是可以看到世界全面的一個方法。」他說,「媒體和教育塑造出我們對世界的認知」,而漸漸看到自己的影響力的他,想學習深究「傳媒研究理論」,分析自己藉由媒體所傳遞的東西。「我不會放棄創作。但形式不一定是文字或影像,忠於自己每一階段的想像和喜歡的東西。」就像「因為我喜歡拍照,所以我去拍照,這就是我做這件事的原因。世界是世界,我是我。」永遠要誠實地面對自己,人生儘管變動不居,也要保持自己純粹的那個部分。

「忠於每一階段的自己,有一天找到更喜歡做的事情就去做,因為人生只有一次。」他如是說著。如何期望未來的自己?他期許自己「不要放棄感到困惑,不要放棄去找到答案。」二十二歲的傑曦,世界將變得更大,將會在遼遠太平洋的「灣邊之城」繼續他的人生故事。

太好了,那裡有海。





文字/林麗秋  攝影/董昱  圖片提供/蔡傑曦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NO.34|假如音樂是愛情的食糧,就奏下去吧:呂柏伸

NO.30│沿著鐵道聽故事│萬新鐵路的前世今生

NO.35|燈篙揚旗,建醮祈安 蘆洲國姓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