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0│掌中育樂的真諦│「真快樂掌中劇團」創辦人江賜美女士

出生於日治時代的江賜美,是國內布袋戲的文化瑰寶。從十六歲接觸布袋戲、到後來創辦「真快樂掌中劇團」,江賜美縱橫臺灣布袋戲界近七十年的演藝生涯,幾乎沒有間斷的演出歷程,也在臺灣布袋戲發展史中,增添不同的人文特色。從野臺廟會、內臺戲院、江湖賣藥到公部門邀演公演,江賜美見證了臺灣近代布袋戲的興衰起伏,是臺灣布袋戲界裡特殊且不凡的女主演。 「我希望布袋戲不只能讓我感到快樂,也能讓看戲的人得到滿足。」江賜美說道,自己一開始學習布袋戲時並非那麼快樂,反而是含著眼淚演練,後來才逐漸得心應手,從中感到樂趣,進而練就爐火純青的掌中技能。十六歲從事布袋戲藝術迄今,不曾拜過正式的名師,也不是知名劇團之後,而是以女主演的身分,努力在以男性為主的布袋戲界打拼,創造不平凡的舞臺人生,更將掌中藝術賦予不同的面貌,表演上不輸鬚眉,藝術成就上自成風格,豪情處不遜男子氣概,而委婉處更見女子的細密心思,唱、唸、道、白與掌中技藝,與臺灣同輩演師競技稱雄。也正因為這樣,她才將自己的劇團團名取做「真快樂」,希望把這種快樂傳遞給更多人。 「當年一般學布袋戲的大部分是男子,但她一個女子卻要學布袋戲,難免感到孤單。」江賜美說道,憑個人的天份與毅力,她學會了五音分明的口音及一手絕妙的掌上技藝。布袋戲口白中,最重要的是每個角色出場的「定場詩」(又稱「四唸白」),藉由四唸白道出角色的身分與目前的心境。 布袋戲的口白基本上可分為「五音」,指五種行當——生、旦、淨、末、丑——的聲音表現,不僅創造出布袋戲的生命力,推動劇情的節奏與發展,並說明戲劇動作的前因後果,清楚描述戲劇氛圍與內心情境,以補布袋戲擬人而不似人的短處。江賜美的不懈與努力,也讓她在2010年,登錄為新北市政府布袋戲傳統藝術保存者,蔚為國內傳統戲曲的珍貴女力。 為了傳承布袋戲傳統,江賜美也與兒孫三代通力合作,共同為臺灣布袋戲延續而努力,遞交出優秀成績。近年來,「真快樂掌中劇團」更精心策畫小朋友熟知劇目,在現代劇場專業領導下,激發小朋友的興趣,並以趣味對白,打破語言隔閡,培養傳統藝術的種子。 2018年,「真快樂掌中劇團」更代表臺灣參與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將布袋戲表演藝術,推展至國際重要舞臺。同年,劇團更以《孟婆.湯》榮獲第二十九屆傳藝金曲獎「最佳團體年度演出獎」。江賜美不僅精於布袋戲掌中技藝,更不斷致力於推廣布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