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19的文章

NO.31│電影拍攝場景 手繪地圖

圖片
1.忠孝碼頭 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是臺灣近十年來首部翻拍韓國賣座片的電影作品,入選亞洲最大影展之一的釜山國際影展,片中一場男女主角的爭吵戲,背景就是「忠孝碼頭」,其優美的天空視野,十分適合民眾前往休憩。 忠孝碼頭鄰近三重天臺,碼頭會隨著河位高低,自動調整與堤岸間的高度。河面寬敞,與臺北市的大稻埕碼頭相對望,很多人會在碼頭邊的小階梯上坐看雲彩幻化、遠望城市剪影以及水面倒影,享受悠閒靜謐的時光。 ◎地址:新北市三重區忠孝碼頭 2.板橋435 藝文特區 臺灣近十年難得一見的懸疑議題電影《引爆點》,由金獎團隊聯手打造,講述隨著調查自焚身亡事件,揭開層層的驚人真相,片中許多精彩的橋段在板橋435 藝文特區取景,吸引不少影迷前去遊玩。 藝文特區近年戮力打造成為親子的藝術樂園以及藝術家的夢想基地,園區設有七間展館的「藝文展場」:以大漢溪溼地生態為主題的「溼地故事館」、收藏中外珍稀玩具童玩的「臺灣玩具博物館」及與藝文教育團隊合作的「藝術教室」等,豐富民眾的休閒時光。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中正路435 號 3.林本源園邸 獲得第五十四屆金馬獎最大獎最佳劇情片、女主角、女配角三大獎的《血觀音》,劇中許多重要的場景就選在林本源園邸進行拍攝。 國定古蹟林本源園邸為目前臺灣僅存最完整的園林建築代表,穿梭其間可見三落大厝、方亭、書庫汲古書屋及用來招待官家與客戶的定靜堂,與劇中棠夫人設宴招待官商的劇情不謀而合,「菩薩幫夫人擋災了,碎碎平安,歲歲平安」的這一幕,正是在林本源園邸的雲錦淙亭子中所上演。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西門街9 號 4.坪林廉政研習中心 由顏正國導演執導的黑幫電影《角頭2:王者再起》去年上映,延續「歹路不可行」的警世主旨,以自身經驗警惕年輕學子不宜以身試法。片中主角探監的戲碼,在新北市協拍中心的協助下,借用到坪林舊監獄的會客室,順利拍出導演心目中理想的探監畫面。 坪林舊監獄位於法務部廉政署的廉政研習中心內,早期是重刑犯服刑的處所,建築整修後,做為政風人員訓練中心及相關單位的檔案室,園區內的閒置空間,如伙房、牢房、禁閉室等,曾拍攝過電影《殺手歐陽盆栽》、《青田街1 號》、《艋舺》。 ◎地址:新北市坪林區大林里逮魚堀49 號

NO.31│電視節目:觀看的方式

圖片
「我們注視的從來不只是事物本身;我們注視的永遠是事物與我們之間的關係。」——英國評論家約翰.伯格(John Berger, 1926-2017) 上個世紀九○年代,在網路發明之前,還沒有圖文並茂的部落格、臉書,也沒有維基百科,路邊還看得到公共電話亭,手機尚未有照相功能,那個年代的人們所察覺到的世界,不見得只有腳下的土地——他們也想要認識他國的風俗,以及目光可及的星空。 「我要到紐約出差幾天,」劉主任放下電話,「一位朋友說那裡發生了大新聞,詳細情況還不清楚。」 「你一個人過去?」 「我們一起,採集資料。」 「好吧⋯⋯我吃完早餐就動身。」 電視媒體影響力的擴張,來自於相關工作者對事實的堅持、對社會和土地的關注,以及新的觀念帶給民眾的刺激與成長。電視螢幕從來不是「把真實世界縮小為人眼可一覽無遺的大小,投影在平面上」,它所蘊含的文化意義,絕不少於沒出聲的無數畫面。 製作電視節目的人能夠決定如何將資訊呈現在長寬有限的螢幕上;畫面、聲響則是電視獨有的語言,主動對觀者傳達訊息;節目進程間穿插的廣告又賦予人們更多想像空間。 今日的我們該如何看待這些虛實參半的畫面?無論觀眾是否同意,電視所呈現的就是人類如何想像的世界,它是一種觀看的方式,訴說擁有不同觀念、立場的人們如何觀看世界,還保存不同時代人們的的主觀意念。 然而,目前電視產業的結構,分眾市場消失,惡性競爭下造成內容的價值很難顯現出來。不光是綜藝節目、戲劇節目如此,影響社會甚鉅的新聞播報亦如是。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臺灣電視的從業人員也做出了各類嘗試,各種平臺的鋪設有利於電視臺發展出網路時代下的新商業發展模式,透過直播互動、社群行銷等,電視頻道也能有效提高各類用戶的觸及率。 觀察近幾年臺灣的電視市場,除了不少觀眾反應節目十年如一日,更充斥從中國、韓國、日本等地購買的電視劇集與綜藝節目,收看節目的年齡層也持續攀升。面對種種挑戰,臺灣的電視從業者也在不斷探索嶄新且獨創的路徑,以期保障市場經濟效益,同時能獲得與數位時代共同發展的契機。 現在的資訊多如繁星密布於雲端之上,作為電視工作者,每一步都要兢兢業業,禁不起任何閃失。時代一直在進步,數位化後一切都變得方便,然而揭露事實與提供正確資訊的本質不會改變。 當市場能夠輕易跨越國界的藩籬,各式各樣的商品都可能發展出有前景的小眾市場。面對激

NO.31│策展的藝術

圖片
何謂策展? 「策展」源自西方藝術發展史上的策展人(英譯為curator),直至九○年代開始出現於臺灣藝術圈,早期定義是藝術展覽活動中的構思、組織及管理工作,近代則轉化為在提升區域品牌形象、推廣文化藝術品牌及社交互動方面的重要作用,且越來越被重視和認可。 近年由於整體展覽業逐漸式微,大幅減少消費性展覽的幅度,但是「策展」議題卻持續發燒,甚至蔚為風潮。隨著展覽園區、文創園區逐漸開放,看展也成為多數年輕人與家庭週末的習慣,或可說是出門的動力;而「如何策一個展」也成為多數策展人思考的重點。 一場好的展覽如何策畫 一場好的展覽策畫從前端開始思考,可以透過三大面向來探討:企劃端需要構思關於展覽的議題,例如是否讓觀展者產生興趣、在展覽中如何產生互動、動線如何安排方能提供觀展者最舒適的體驗等;硬體端需要將現場的聲光效果、投影角度一併納入,思考如何呈現;行銷宣傳則是從票價制定、網路聲量、網路擴散度等面向思考,並且搭配設計及文案的巧思,提升整體質感。 不可否認,一場細緻且布局綿密的策展,彷彿一場心靈饗宴,透過精心規劃的視覺體驗、動線、設計美感,甚至到展場施作的細節,都會讓觀展者在步出展場後,對於生活及展覽本身,多了一層新的體悟與感受,如同品了一壺好茶,從溫壺、燙杯、置茶到品茶,無一不講究。看似尋常無奇的展覽活動,若仔細深入探尋,都有它特有的敘事風格與精妙之處。 多樣化的展覽,誘發大眾參 與渴望 傳統的展覽以平面化的方式呈現,以往在故宮、臺北市立美術館看到的文物展、畫展等,都是偏向靜態的展覽。國外策展的文化相對多元,近年陸續有許多國外展覽單位來到臺灣,例如大衛.拉夏培爾攝影展、單位展、teamLab互動展、安迪.沃荷工作室等,讓臺灣的民眾對於展覽這一門文化藝術開始有了更上一層的認識與討論。近年來專業策展人亦陸續策畫出一場場精彩又獨特的展覽,如:臺灣文博會、雜學校、IP授權展、IKEA「給家更多可能」創意生活展等,展覽從靜態開始轉型為互動型展覽,從展品或是展覽內容中與觀展者產生互動,利用投影、動態影像、觸控裝置、聲光效果,帶來更細緻的觀展體驗。 策展的核心離不開品牌,一場展覽更是一個優質品牌的曝光機會,議題貫穿企業精神,引發眾人討論進而探究展覽背後的意涵,從各個角度探討問題核心,誘發大眾參與的渴望,型塑世代樣貌,串

NO.31│特色書店,品味城市的美好時光

圖片
書店由美麗、特定的細節組成,推開大門,空氣就像調味料,組成知識的酸甜,同時也帶來童話般的色彩。在這個空間裡,我們可以選擇喜愛的書本,與書本或店家展開無聲勝有聲的對話,透過不同思維發現從未見過的風景。 網路閱讀興盛的時代,改變了大眾閱讀的習慣,動動手指就能看盡天下事,然而在鄉鎮小巷中露面的特色書店,展現多元獨特的魅力,讓閱讀不侷限於一種樣貌,成為書與讀者交流的專屬空間。 不若連鎖書店擁有大坪數的華麗擺設、或是多種商品的櫃位,也沒有內容相似的排行榜,獨立特色書店更著重書的價值。在這裡,你可以發現連鎖書店沒有的獨立出版品,能從店主的選書中看見主流之外的選擇,從選書的品味印證生活的態度與方向:有些書店選書以個人出版書籍為主,可以得知哪些臺灣新銳創作者正要嶄露鋒芒;有些書店只擺放設計、藝術、飲食相關的精美書籍,都是店家從世界各地蒐集來的戰利品。走進不同書店,就像打開不同人的網頁瀏覽紀錄,有跡可循而又獨具風格。 大量知識碎片化的時代中,我們需要打破固有脈絡,接收更多新知,提升主觀意識,匯入多元的啃書品味,才能萌發更鮮艷的文化花朵。紙本是知識與思想的象徵,閱讀是認識自我的過程,獨自一個人讀著書本上的文字與圖片,面對屬於自己的抗爭,就能得到一份安心的歸屬感。 視線直直沿著大馬路的方向看去,只能跟隨著大批人的步伐顢頇前進;若你多留意路口岔進去的小巷子,便會發現這座溫暖的城市,正極力邀請更多人進入閱讀的領域、挖掘信念,讓憧憬的花園從身旁漸漸拓展出去。 書店的存在不單讓人與書本相遇,也透過文字的力量,讓更多人產生奇妙的連結。例如位在新北市永和區的「綠書店」,除販售書籍,平時也會舉辦活動,或將場地免費提供給附近學童讀書,儼然成為社區學童課後輔導及寫作業的好去處。 書本可以跨越國界與語言,激起文化現象或引發新思維;書店透過群聚的力量,讓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感受到溫暖。位於新北市中和區的「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就打造成專屬東南亞移民工的藝文空間,定期舉辦講座、語言學習等活動,期望提供移民工更完善健全的閱讀管道。數年前曾發起「帶一本自己看不懂的書回臺灣」的運動,讓這些遠居國外的異鄉人能夠藉由自己最熟悉的文字獲取新知。去年也透過「緬甸街計劃」開展一系列推廣緬甸文化的活動,鼓勵大眾多接觸緬甸的文化風俗。 特色書店單純的分享概念,在無形中吸引了一群想法與理念一

NO.31│府中15新北市動畫故事館│景框之外——臺灣電影職人特展

圖片
電影取自生活,不只是一門藝術,同時也是多元社會的呈現方式。電影職人,是從事電影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但他們為電影所做出的貢獻與影響,一般人往往難以知曉與感受。 府中15 為迎接七周年館慶,特別規劃「景框之外——電影職人特展」,從職人的生活面出發,用不同角度帶領民眾一窺電影職人的藝術家精神,看他們如何以專業編織美麗的人生縮影,在故事各角落散發與眾不同的魅力。 三大展區一覽景框之外  臺灣電影的人文精神 府中15新北市動畫故事館「景框之外——臺灣電影職人特展」以職人入題,帶領民眾認識電影幕後工作,完整呈現電影製作全貌,將臺灣具代表性的電影職人的珍貴歷程,透過採訪畫面與展示珍貴的工作物件,讓影迷能充分感受到職人奮鬥不懈的精神。 觀展民眾不僅能一探電影職人們在漫長的拍攝工作中那股十年磨一劍的精神,還能從分鏡劇本、美術道具等工作物件,了解他們是如何以近乎頑固的堅持與專業的態度,撐起臺灣電影的一片天。 「電影職人點將錄」由電影職人暢談他們創作的心路歷程。 電影職人臥虎藏龍  金馬得獎者皆列展 本次特展的重點之一——「電影職人點將錄」——邀請到臺灣電影教父李行、導演魏德聖、編劇蔡國榮、製片李烈、美術指導蔡珮玲、燈光師李龍禹、攝影師張展、場務王偉六、郭禮杞、擬音師胡定一、剪接師廖慶松、電影配樂師王希文、百嘉堂特效化妝工作室、鐶銶警犬學校、爆破特效師陳銘澤、武術指導楊志龍等國內十六位電影職人,暢談他們對電影創作的堅持。 此展區從職人的生活面出發,透過紀錄片的播放、展示拍電影的道具與使用的物件等,一窺職人在電影中展現的藝術家精神,讓大家一覽攝影機景框之外,鮮少被注目到的不凡細節。 吸引民眾目光停駐腳步的,還有蔡珮玲為電影《血觀音》擔任美術設計時所做的場景手稿,以及籌畫拍攝期間的劇本、筆記,揭密美術指導是如何透過電影場景無中生有,創造一個華麗腐朽的上流社會,讓觀眾很快「入戲」。 錄音室與擬音工作場所,邀請民眾踏上尋聲之旅。 將臺灣電影推向國際的重要推手們 曾參與《一路順風》、《大佛普拉斯》等作品的燈光指導陳志軒說過:「在一名職人眼中,理當廣納式地、將沾得上邊的都盡量去學,融會貫通後,實力就會更強大。」能夠在人生際遇中發現對工作的熱情,可說是職人們的幸運;

NO.31│「因為洛夫的緣故—— 洛夫追思特展」│看見人類的心靈寶藏

圖片
臺灣現代詩開拓者、被評為臺灣當代十大詩人之首的洛夫,對臺灣文學影響深遠,於去年三月病逝。為紀念這位文學巨擘,新北市立圖書館在三月三十日舉辦追思音樂會,三樓也舉辦文獻特展,呈現洛夫每個時期的重要標的與成就,歡迎民眾前往回味一代大師的文學風範。 洛夫 原名莫運端、莫洛夫,原籍湖南衡陽。是詩人、評論家、散文家、書法家,曾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被詩歌界譽為「詩魔」。 一九五四年與張默、瘂弦共同創辦《創世紀》詩刊,歷任總編輯數十年,對臺灣現代詩的發展影響深遠,一生著作甚豐,作品被譯成英、法、日、韓、荷蘭、瑞典等文,並收入各大詩選,二○○一年三千行長詩《漂木》出版,震驚華語詩壇。同年評選為臺灣當代十大詩人之一,名列首位。 詩魔洛夫 中西合璧成就不朽史詩 為我們留下無數詩篇的洛夫,從中國大陸到臺灣、加拿大溫哥華,再回到臺灣,親身經歷過抗戰、內戰、八二三炮戰、越戰,洛夫的長子莫凡在訪談中,將爸爸的生命旅途稱為「詩的布道」。 從1946年發表第一首詩〈秋風〉開始,洛夫從事詩歌創作逾七十年。過程中,他貫通西方超現實主義與東方禪宗思想,探究生命的本真,對生命做出了詮釋,開闢出嶄新的境界,形成幽深宏闊且獨具魅力的詩歌風格,成為漢語新詩史上的一座藝術豐碑。 在洛夫的筆下,以批判精神與自我調侃的語言,散發出堅持與頑強的不朽精神,例如烽火年代借用超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描述人的命運和生存困境,表達生與死、愛與欲念等主題,為世人留下和平的樂章。 為紀念「詩魔」洛夫,除舉辦追思特展,並於三月三十日舉行紀念音樂會,各界好友出席緬懷。 古詩新鑄 留下珍貴的文化寶典 「讀了爸爸的詩,才驚覺原來中文的詞語可以用語言改變,這是非常厲害的一件事。」莫凡述說他讀詩作的感想。 在經典的詩集《魔歌》中,洛夫表示創作之所以能通過時間的考驗,數十年、百年後仍能在讀者心中餘味蕩漾,主要是因為「語言不只是心靈的密碼,詩人也須將觸角探向外在現實,求得主體與客體的融會。」他認為中文詩作將會在龐大的同一文化體系之下,形成一種優異的詩歌藝術型式,形成一種既獨特又多元的文化發展。 現代詩不若古詩,不用在有限框架下探尋無限的意象,但在「古詩新鑄」的計畫中,洛夫透過古詩,帶領大眾逡巡名留千古的文學世界,領略筆墨之外,詩人的言外

NO.31│非直線思路 不做別人做過的事│動畫、編劇、導演 蘇三毛跨界闖江湖

圖片
七十三年次的蘇文聖,綽號三毛,出身苗栗市,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畢業。在學期間即以《傳染》、《將軍》連續兩年拿下臺北電影獎最佳動畫片,並以《南方小羊牧場》入圍第五十屆金馬獎最佳視覺效果,首部劇本《請帶走我的呼吸》入選2015年金馬創投會議,創作橫跨動畫、商業設計、導演、編劇,不斷用創意視覺與各類型故事開闢美麗新世界。 蘇文聖(蘇三毛) 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畢業,作品類型涵蓋電影、動畫、廣告、MV等領域,身兼導演、插畫家、平面設計師、編劇等身份。 三十四歲的導演前陣子為忙於宣傳個人首部劇情長片《有五個姊姊的我就註定要單身了啊》,身形顯得瘦削不少,臉上那副招牌大黑框圓眼鏡幫忙遮了黑眼圈。穿著帆布鞋輕鬆盤腿而坐,在逆光下侃侃而談自己開超強外掛的工作模式,隨時切換角色的蘇文聖,跨界人生如同他的動畫奇幻詭辯,還帶有一股陽光宅男素有的黑色幽默。 有記憶就在畫畫,最愛哆拉A夢! 「國中時我是全校第一個戴黑框圓眼鏡的人,當時大家都笑我,因為只有老花眼鏡會這樣設計。」此後蘇文聖一戴成主顧,乍看下也有點野比大雄的既視感。從小喜歡用文字與畫筆編織想像的蘇文聖說,自己喜愛許多漫畫作品,其中影響最深的是《哆啦A夢》,超前衛的道具發明,讓他從小就嚮往未來,也發展出非直線思維,時常用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幻想所有的不可能。 影像工作者對重新建構時空順序,自有一套別於常人的邏輯,這種打破國界與時區的概念對蘇文聖而言,也和出生旅行社家庭有關。來自苗栗市的他,父母都是導遊,從小環遊世界享受文化洗禮。「小時候喜歡去香港、東南亞逛街買玩具,長大才喜歡看古蹟、探索大自然。」特別憧憬古色古香的京都與饒富文化氣息的代官山。出國的定番紀念品是書和畫冊,突顯他對圖畫與文字的著迷與效忠。 回想初次對視覺藝術的悸動,蘇文聖說是一歲抓周,在麥克風、電子琴、電吉他等物件中,獨獨相中彩色筆。「我從有記憶以來就是在畫圖,幼稚園上畫畫才藝班,喜歡在畫裡編織故事。第一次得獎是小班時投稿《兒童日報》,畫的主題是『划龍舟』,圖中每個人都有對話框、有自己的情緒,還有人掉進水裡。」高三贏得新竹市學生美展設計類第一名。 傳染。 順應繪畫天賦,轉戰中晉級 為貼近自己對畫畫的熱情,蘇文聖選擇高職體系,考上竹苗區第一志願新竹高工

NO.31│全能剪接跨行編劇 好萊塢指定栽培│懸念製造師李念修

圖片
出身眷村的李念修,以剪接師身份進入影像產業,曾以《街舞狂潮》入圍2010金馬獎最佳剪輯,首部導演作品《河北.臺北》花費十五年記錄自己的父親,榮獲2016臺北電影節最佳紀錄片;近年來跨行編劇,獲《福斯原創坊――2018臺灣》青睞,優先開發劇本。亮眼成績背後來自高度自我要求,無畏跨界,勇於對影像技術與故事手法展開積極探索。 李念修 1981年生,畢業於崑山科技大學的視訊傳播設計系,身兼剪輯、導演、編劇等多重身份,橫跨紀錄片、劇情片、電視劇,曾以《街舞狂潮》入圍2010年第四十七屆金馬獎最佳剪輯。2015年擔綱導演,完成追索父親身世的紀錄長片《河北.臺北》,一舉拿下2016年第十八屆臺北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獎。 「小時候我在鬧鬼的房子住了七年。」李念修深吸一口氣,眼神低伏,嘴中喃喃,苦惱是否要分享鬼屋相關記憶。剪接師犯了職業病,認真幫忙計算起故事分配,連受訪時亦如是。 記錄爸爸「老李」梳理親緣 三十八歲的剪接師有個中性的名字,父親李忠孝是出生在中國河北省的職業軍人,母親來自浙江,原本配給不到眷村,因阿姨住的眷村房子長期鬧鬼讓出,李家才有了棲身之所。「我們全家人都知道有另一家人在,搬入的第一天就覺得很不對勁。每天下午四、五點會聽到有人拿一大串鑰匙開鐵門,鏗鏗鏘鏘,然後聽到穿高跟鞋的腳步聲走上二樓。」 說到這裡,李念修眼睛一亮,分享她喜歡的《厲陰宅》。「它細節處理得很好,一般恐怖片處理門的方式是『咻碰!』猛然關上,但《厲陰宅》是⋯⋯」她手掌如魚緩緩擺尾,「會晃,搖晃可以暗示是不是有風,再從疑惑引發深層恐懼。」 儘管一直想寫眷村鬼故事,因應市場需求,李念修只能先擱置這些特別的童年回憶。為什麼不搬家?「因為媽媽曾在夢中看見女人拿水管噴房間,認定帶財!我們住得很開心。」李念修訪談時常常笑得像漢子,對苦難與酸楚一笑而過,彷彿忙碌有助分散注意力,想好好驗證與記住就用文字與鏡頭,入圍日本山形紀錄片影展國際競賽、榮獲2016台北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獎的《河北.臺北》即如是。 《河北.臺北》主人公是自己的父親,李念修擔任導演,進行長達十五年的拍攝。從前只覺得父親的故事吹牛程度居多,直到代父走上歸鄉旅程,一一印證他口中的顛簸流離,最後才了解真實的世界的確就是這麼誇張。「跟被攝者的關係,有些人看了說很緊密,其實是疏離。

NO.31│用自信掌握創作話語權│平面設計師劉經瑋

圖片
善於將臺灣在地元素融入創作的劉經瑋,充滿細節的多元風格,2015年獲選「紐約雜誌」全球一百位值得推薦的插畫家,2017年更獲遠見雜誌選為「新臺灣之光一百人」的「超越自我的夢想家」。不到三十歲時,就在四年內陸續獲得德國紅點、日本插畫協會和紐約、倫敦、比利時等三十項國際大獎肯定。知名主持人唐湘龍盛讚其為「繼幾米之後,最有全球影響力的臺灣插畫家」。 劉經瑋 1988年生於臺灣高雄市,連續五年獲六項德國紅點設計獎、日本插畫家協會全場大獎、加州Adobe卓越設計大獎、比利時Pentawards包裝金獎、奧地利Joseph Binder Award金獎及銅獎、兩度入選紐約3×3插畫競賽、紐約AI 34 Chosen winner、紐約CQ41平面設計winner、米蘭A'design銀獎、東京ASPAC包裝獎、瑞士Graphis 雜誌金獎及銀獎、路易斯威爾童書類別最佳白金獎、倫敦 Licc winner、芝加哥世界之星包裝競賽、臺北金點概念獎、連續兩年臺灣金點設計獎、上海創意馬達、香港中華區插畫優異獎、廣電總局中國動漫金龍獎金獎、南京Hiii Illustration 2015 國際插畫大賽Best of the best等超過三十項國際設計大獎。 靈感源自於生活 「我的靈感,來自於生活。」留著造型山羊鬍,劉經瑋散發出一股藝術家的氣息,也顯露出超越年齡的成熟。 「我是高雄左營人,在眷村長大。」回憶起兒時的生活,記憶最深刻的,就是被容忍在牆面塗鴉。「大概因為房子快要拆遷了吧?」由客廳一個小角落開始,最終用各種海洋生物和潛水艇,畫滿了四面牆,「我覺得好像住在海底世界。」那種成就感,到今天仍能牽引劉經瑋嘴角上揚。父母親的寬容,造就了劉經瑋天馬行空的揮灑。 外省第三代,爺爺由江西隨軍旅來臺,父親也是軍人。自小離經叛道的劉經瑋,確實曾經讓父母親頭痛。軍人世家的背景,劉經瑋很自然進了中正預校,但是規律的作息、刻板的教條,把劉經瑋束縛到無法呼吸。唯一能感受放鬆的時刻,就是提筆塗鴉。 「美術老師一開學就發下來一張八開的圖畫紙,這是一整學期的作業。」期末時,劉經瑋交出成績,造型各異的怪獸在開園遊會,占滿全部紙面的細密筆觸,讓老師極為驚豔,也深深體會到,劉經瑋的壓力已經大到找不到出口。「你有這樣的天賦,為什麼

NO.31│用心製造好奇點│捕捉陳世川(Gelresai)的靈感原點

圖片
帶有一點攻擊性、但能留下深刻印象, 像是入喉濃烈卻回甘無窮的酒, 恰巧能形容陳世川的視覺設計。 每每作品都能帶來命中紅心的感官直擊, 他是最會用畫面說故事的藝術家。 陳世川(Gelresai) 出身魯凱族,母語名為「Gelresai」,從小就展現出獨特的設計品味,之後畢業於臺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擔任過第二十七、二十八屆金曲獎評審。陳世川創作類型多元,跨足電影、唱片、演唱會、表演藝術、電視節目海報、影展海報等平面設計,也曾為多部知名電影如《刺客聶隱娘》、《破風》、《我的少女時代》等擔任電影海報設計,並且已為臺灣、中國、香港、馬來西亞打造近百張商業設計作品,在國際間備受肯定。曾入圍2017金曲獎最佳專輯裝幀設計獎、榮獲2017金點設計獎。 充滿渲染力的起點 小時候班上總會有這類同學,看似認真埋頭做筆記,實際上是在塗鴉本中描繪各種天馬行空的畫面,洋溢才華從小便嶄露鋒芒,陳世川正是此類型的典型代表。 「我小時候有很多速寫本,常常把身邊的人畫下來,上課的時候沒在聽課,倒是把老師的模樣偷偷收錄到速寫本裡。」訪談剛開始,先詢問了世川從小的藝術歷程,只見他略帶不好意思的供出小時候沒認真上課的情況,「有時候也會把速寫本當作漫畫,自己製作主題劇情,還會傳閱給班上的同學看,不然就是自己設計鞋子、衣服,總之就是很喜歡在速寫本上抒發心情。」 不過這樣的「速寫本習慣」也將他帶上了藝術之路,不論是在視覺設計上的成就,或是成為充滿渲染力的音樂人,同時具備兩種身分的陳世川,依舊是將內心的情感,傾吐在各種領域的作品中。 《一席之地》是故事的起點。樓一安導演因為看了陳世川的現場表演,接著發現他也有在做設計,雖然當時那些「設計」只是一些隨手拍的照片,再透過修圖軟體合成的自娛作品。或許正因為這樣反而更貼近自我,讓慧眼識英雄的導演看出了陳世川內心澎派的爆發力。 一部一百一十八分鐘的電影,述說著市井小民在生活中的掙扎,耗盡所有力氣對生命嘶吼著還我一席之地。因此,濃烈的對比色彩與狂放字體,讓《一席之地》電影海報在眾多公式化的視覺裡脫穎而出,第一眼會感到震撼,第二眼則勾起觀眾對電影的共鳴,陳世川的獨特美學就此走進所有人的生活中。 「歌曲跟平面設計一樣,都是透過創作去表達感情。」生命擁有音樂與美術兩種領域的激盪與碰撞,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