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1│策展的藝術





何謂策展?

「策展」源自西方藝術發展史上的策展人(英譯為curator),直至九○年代開始出現於臺灣藝術圈,早期定義是藝術展覽活動中的構思、組織及管理工作,近代則轉化為在提升區域品牌形象、推廣文化藝術品牌及社交互動方面的重要作用,且越來越被重視和認可。

近年由於整體展覽業逐漸式微,大幅減少消費性展覽的幅度,但是「策展」議題卻持續發燒,甚至蔚為風潮。隨著展覽園區、文創園區逐漸開放,看展也成為多數年輕人與家庭週末的習慣,或可說是出門的動力;而「如何策一個展」也成為多數策展人思考的重點。



一場好的展覽如何策畫

一場好的展覽策畫從前端開始思考,可以透過三大面向來探討:企劃端需要構思關於展覽的議題,例如是否讓觀展者產生興趣、在展覽中如何產生互動、動線如何安排方能提供觀展者最舒適的體驗等;硬體端需要將現場的聲光效果、投影角度一併納入,思考如何呈現;行銷宣傳則是從票價制定、網路聲量、網路擴散度等面向思考,並且搭配設計及文案的巧思,提升整體質感。

不可否認,一場細緻且布局綿密的策展,彷彿一場心靈饗宴,透過精心規劃的視覺體驗、動線、設計美感,甚至到展場施作的細節,都會讓觀展者在步出展場後,對於生活及展覽本身,多了一層新的體悟與感受,如同品了一壺好茶,從溫壺、燙杯、置茶到品茶,無一不講究。看似尋常無奇的展覽活動,若仔細深入探尋,都有它特有的敘事風格與精妙之處。



多樣化的展覽,誘發大眾參與渴望

傳統的展覽以平面化的方式呈現,以往在故宮、臺北市立美術館看到的文物展、畫展等,都是偏向靜態的展覽。國外策展的文化相對多元,近年陸續有許多國外展覽單位來到臺灣,例如大衛.拉夏培爾攝影展、單位展、teamLab互動展、安迪.沃荷工作室等,讓臺灣的民眾對於展覽這一門文化藝術開始有了更上一層的認識與討論。近年來專業策展人亦陸續策畫出一場場精彩又獨特的展覽,如:臺灣文博會、雜學校、IP授權展、IKEA「給家更多可能」創意生活展等,展覽從靜態開始轉型為互動型展覽,從展品或是展覽內容中與觀展者產生互動,利用投影、動態影像、觸控裝置、聲光效果,帶來更細緻的觀展體驗。

策展的核心離不開品牌,一場展覽更是一個優質品牌的曝光機會,議題貫穿企業精神,引發眾人討論進而探究展覽背後的意涵,從各個角度探討問題核心,誘發大眾參與的渴望,型塑世代樣貌,串聯社會價值。



創意加值,創造異同

展覽從各面向站在消費者角度思考之餘,同樣也期望品牌曝光帶動消費與知名度,希望在展覽過程中,除了增加品牌與觀展者互動,更著重如何透過精準且有效的行銷宣傳,讓收支平衡,並以此為利基點,在每次「策展」中透過特別的互動體驗創意加值,創造異同,進而勾勒出清晰的脈絡,完整、確實地傳遞展覽核心,期盼能對社會帶來翻轉的改變。




文字/蕭宇庭  圖片提供/shutterstock(Shanshan0312)


線上電子書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NO.34|假如音樂是愛情的食糧,就奏下去吧:呂柏伸

NO.30│沿著鐵道聽故事│萬新鐵路的前世今生

NO.35|以美術館為後盾——新北藝術史的建立-專訪蔣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