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0│以日常熬煮寂寞城市的耐人尋味│編劇簡士耕的文字煉金術




今年甫以《紅衣小女孩 2》締造臺灣恐怖片十年賣座新紀錄,簡士耕堪稱「經典製造機」。身為擅長刻劃人性思維的多產創作者,筆名「木二」的簡士耕除了各類題材都能信手拈來,更是歷年各大影視編劇獎項的鍍金常客,實力與人氣兼具。






簡士耕

臺灣知名影視編劇,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學系畢,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研究所編劇組。以《初戀紀事》獲金穗獎「優良電影劇本」獎,《危險心靈》獲第42屆金鐘獎戲劇節目編劇獎提名,《愛的麵包魂》獲金馬創投百萬首獎,《紅衣小女孩》也入圍四個影展提名,持續創作中。





從《危險心靈》、《愛的麵包魂》到入圍韓國富川影展、臺北電影節、金馬影展四項提名的《紅衣小女孩》系列,再到最新製作《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貓的孩子》,入行近二十年的簡士耕絲毫沒有架子,相當謙虛地表示,一切都是靠擁有「自覺」走到現在,也是業界夥伴彼此堆疊信任的成果。



 《人面魚:紅衣小女孩外傳》拍攝現場。


堆疊創造團隊價值 生命經驗引發共鳴

「編劇的自覺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一個點子、一個案子、一齣劇本緩慢成形的時刻。你要開始想像它能承載什麼道理,讓觀看的人接收到哪些資訊,」簡士耕說,一部電影最終的成果將會決定一切,而過程中你必須掌握自己與夥伴的長處,察覺彼此身處的位置,不斷堆疊、發揮,產生加乘效果。如此一來,劇本就不單是個人創作,更是團隊裡所有創意的總和,從掌控節奏、拉分場、分鏡等,都是集思廣益、去蕪存菁而來,這就是「編劇的自覺」,也是成功關鍵。「所以編劇不能只是乖乖寫劇本,和導演、監製的互動與換位思考都很必要,唯有三者完美整合,金三角最終才能創造出最大的價值!」

當然這樣的成功心法不是三日悟成,簡士耕的成就也並非一步登天而來。從小跟著父親跑戲院,高二就受到神啟想拍電影,簡士耕很早就確立生涯方向,但卻受到傳統家庭教育觀念影響,無法報考最愛的電影相關科系,志願卡被撕掉的他,最後進了臺北大學社會系就讀。即便日後攻讀臺北藝術學電影創作研究所編劇組,這樣的成長歷程仍讓簡士耕印象深刻,也寫進大受好評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貓的孩子》劇情裡,當中填志願和親戚間比較成績的戲碼,引起非常多觀眾迴響與共鳴。

簡士耕笑說,《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貓的孩子》也是自己近期最愛的作品,看到戲上檔播映時,整個身體感覺是鼓譟的,平靜的外表下蘊藏著激動。不僅因劇本完成後幾乎沒有更改,陳慧翎導演及演員又相當專業,有掌握到劇本和角色的精髓,「一切堆疊都渾然天成般順利,這很像被宇宙選上的感覺,現場看飆戲實在很驚艷過癮,整個人都深受震撼。」而另一個主因,是劇情結合了許多自己婚後帶小孩的生命經驗,呼應對家人的熱愛,自然也加分不少,「劇本不應是各種巧妙的橋段設計,而是帶著分享心情,拿出最真誠的創作感動人。什麼東西衝突後會產生火花?當創作也能打動自己時,自然可以打中觀眾的心。」


從《玫瑰瞳鈴眼》到《危險心靈》的昇華突破

很難想像,在出道代表作《危險心靈》大紅大紫前,簡士耕是從寫本土劇《玫瑰瞳鈴眼》、《戲說臺灣》開始進入這行,相當另類。早期應徵上《玫瑰瞳鈴眼》時,他發現做編劇可以得心應手養活自己,但也發現二十幾歲的宅男是難以揣摩劇中熟女的心情,所以很早就有關於「筆觸和筆感」的自覺,也學會在日常觀察中延伸想像力。隨著創作篇幅日漸增多,一路走來的創作路也有不少轉型重生期,讓簡士耕從懵懂摸索進化到今日的精湛成熟,對此他很感謝許多導演和前輩的肯定和鼓勵。

這當中尤以2007年的公視劇集《危險心靈》是一大轉捩點。「很感謝易智言導演給我機會,那時很年輕,常覺得是自己高攀人家;易導非常嚴格,而這個經驗也是相當大的啟蒙。」簡士耕指出,和易導合作《危險心靈》前,因為《玫瑰瞳鈴眼》的成功,讓早期的自己覺得耍點小聰明就能有好成績,所以大多用技巧性的東西去堆疊作品,不太敢放膽去寫;但創作《危險心靈》時,等於整個人「打掉重練」,易智言導演要求不斷深入去挖掘和突破自我,鞭策簡士耕拼命嘗試從來沒寫過的劇本,即便萬般辛苦,但也使他無論在心態和寫作上,都更用心對待這件事,甚至入圍第四十二屆金鐘獎最佳編劇。對簡士耕的創作生涯而言,是一大躍進,也更臻完整。



 編劇簡士耕與不同團隊合作間擦出的火花備受觀眾期待。



多元題材獲獎無數 《紅衣小女孩》締造影史紀錄

在《危險心靈》讓簡士耕聲名大噪後,2010年獲得金馬創投百萬首獎的《愛的麵包魂》,對簡士耕也意義重大,是他成為電影編劇的關鍵點之一。

在《愛的麵包魂》還是電視單元劇時,就拿到臺北電影節觀眾票選獎,後來與導演高炳權合作延伸出電影版,更一舉擒下金馬創投百萬首獎,「當時我每場戲都去片場看,真的很有愛,同時也發現自己雖沒有當電影導演的才華,卻依然可以寫電影劇本。」隨著後來《初戀風暴》(原名:初戀紀事)榮膺金穗獎「優良電影劇本」獎,連資深藝人周遊(本名:周玉真)都相當喜歡,特地跑來讚美簡士耕,讓他深受激勵,因而決定將人生經驗當作滋養,用心澆灌並開拓人類想像力的世界觀。

「正因我們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所以這個世界才會越來越精彩,這應該是我和劇本某種存在的理由。」從與導演朱延平合作《新天生一對》、《大尾鱸鰻》系列,和導演鄭有傑打造新聞局優良劇本《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跟氣味相投的導演北村玩出有趣的2012年新北市電影節開幕片《愛你一萬年》,再到後來任賢齊邀請的《落跑吧!愛情》《一萬公里的約定》等片,無論是清新愛情、詼諧喜劇,甚至是驚悚推理,各種類型、題材都難不倒簡士耕。

除了兼擅劇本、小說創作和小說改寫,簡士耕也相當敬業,每部創作都會做足相關的歷史研究、田野調查等深入的功課,講求做好所有細節。

近年簡士耕最膾炙人口的作品之一,自然是打破臺灣影史紀錄的《紅衣小女孩》系列。當時簡士耕剛結婚,被製片曾瀚賢找去搶救部虧損的國片,沒想到新穎劇情加上佳評如潮,不僅讓黃河和許瑋甯包辦2016年臺北電影節最佳男、女主角,更成為臺灣恐怖片系列作的代表。曾收到觀眾反饋說太可怕,小孩看完嚇到睡不著,簡士耕打趣表示,「未滿十四歲,沒有家長陪同不要看《紅衣小女孩》」,並進一步解釋,片中人性面、善惡對立的議題其實相當有趣,端看我們定義的角度。乘載著票房口碑,《紅衣小女孩2》果然不負眾望,刷新本土恐怖片賣座紀錄,年底即將上映的《人面魚:紅衣小女孩外傳》也將由擁有高人氣的「虎爺」一角做為出發點,藉由英雄的冒險啟程,打造出屬於臺灣在地的英雄宇宙觀。

簡士耕直言此系列的廣受歡迎讓自己壓力非常大,但也透露未來可能會讓紅衣小女孩以全新風貌和大家見面,讓這部經典更加昇華。







忠於自身觀影指標 肩負寫出好故事的使命感

對於常被問到個人喜歡或推薦的電影,簡士耕強調,身為一個創作者,尤其是編劇,你必須很明白自己的主觀喜好,永遠記住最深受感動的電影是哪部,別人愛的並非是自身觀影指標,不要被他人牽著走。唯有確認你熱愛的東西為何,才有辦法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作品;即便是公認的大爛片也不要緊。「就像我喜歡史蒂芬 · 史匹柏、達頓兄弟,欣賞奉俊昊、楊德昌,推崇岩井俊二、麥兆輝、莊文強,這也是屬於我的主觀喜好。」

除了2007年的老片《密陽》談論上帝,讓身為基督徒的簡士耕有很多感動與省思,近期大膽開創臺灣動作電影新風格的《狂徒》、兄弟情感刻劃成功的小成本類型電影《失速夜狂奔》,以及連結逝者和家庭情感的《可可夜總會》、《與神同行》等,都是讓他印象深刻的難忘佳作。

「要發展出有自己個性的電影,得回歸到最根本的創意層面,而這種能力往往需經不斷訓練──大量閱讀只是前提,找到獨特觀點才是關鍵。」簡士耕說,發展自身的脈絡與思考一樣重要,首先試著把所有的經歷當作經驗與冒險,並練習赤裸裸的表達出來,不斷看、不斷寫是基本功。他也常跟來修習編劇課程的學生們提醒,無論是電影編劇,亦或一般傳統連續劇、單元劇、迷你影集等,篇幅都是其次,只要有舞臺,就應該要把自己的使命感表達出來,「所謂使命感,是指你有沒有抓到核心,想辦法講出一個對得起自己、對得起觀眾的故事,甚至對時代有意義或產生影響力。」聽起來非常不容易,簡士耕則笑著舉例,去思考「什麼東西會要你的命?什麼元素能感動自己?」而從中獲得的解答,那就是它了!



 簡士耕受邀出席第五十二屆金鐘獎頒獎典禮


保持敏銳 懂得人性 挑戰編劇最好的時代

對簡士耕而言,從事電影編劇是相當自由的享受,可以不受場合限制盡情創作的他,曾坐在大馬路邊連續寫了十幾個小時,像不知道被什麼上身一樣靈感泉湧,雖然疲憊又燒腦,卻很過癮。一個人時喜歡打赤腳寫作,因為感覺這樣很接地氣,偶爾搭配波本威士忌則是他的小愛好;至於和導演、製片等夥伴們的集體創作,簡士耕比喻那就像談戀愛的過程,必須抱著一種相互理解的心情,深刻明白彼此的侷限,團隊一起放感情下去攪和,才能做出感人的東西。正因共同目標是觀眾本身,所以如何在堅守專業原則下,透過溝通磨合,齊心協力去說服、滿足觀眾,就至關重要。「創作者必須要掌握時代脈絡,對流行語言敏銳,同時懂得人性。」簡士耕認為,電影工作者必須對觀眾保持敏銳的觀察,永遠誠懇並謙卑理解當下觀眾需要什麼,這不僅是對有志進入影視圈或編劇領域者的建議,其實也是電影產業永續發展的關鍵。

「現在自媒體發達,可以說是編劇最好的時代。」剛創作完電玩改編的知名大作《返校》,簡士耕坦言當代市場其實迫切需要故事,即便面臨美、日、韓、中各國的爭搶夾殺,臺灣還是能找到自己的出路,只要有好題材,人人都能是編劇。但這又回歸到簡士耕一開始便點出的問題核心──自覺。畢竟沒有人是無敵的,有些人懷抱巨大創作欲,卻還找不到自己切身想說的故事並將它具體化;有些人則是有故事但卻拙於表達,或是言不盡意。因此,做為一位創作者,是否具備自覺能力、知道自身擅長發揮的題材在哪裡,同時和團隊長時間溝通、著墨,並勤於創作、敢於不斷被修改,逐一解決問題,這就是個人耐力和本事的考驗。目前正埋頭趕劇本、同時審慎評估一些案子和機會的簡士耕,期許未來創作出「臺灣版杜琪峰式」電影,不斷嘗試自我創新突破之外,更要為臺灣影史再次闢寫新局。




文字/楊月霞   圖片提供/簡士耕、紅衣小女孩股份有限公司



線上電子書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NO.30│沿著鐵道聽故事│萬新鐵路的前世今生

NO.29│塵封的記憶 日治時代採礦史│走讀猴硐

NO.35|燈篙揚旗,建醮祈安 蘆洲國姓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