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0│鑽研文場半世紀 為傳統戲曲走出新路│歌仔戲樂師林竹岸




不到十歲即接觸歌仔戲,投入歌仔戲研創和經營超過七十餘載的林竹岸,不僅是國內首屈一指、獲獎無數的文場樂師,其對歌仔戲的傳承推廣不遺餘力,更是臺灣歌仔戲百年歷史的見證者。






林竹岸


臺灣國寶級歌仔戲文場樂師,熟捻各式歌仔戲樂器,曾榮獲「臺北縣傳統藝術藝師獎」,以「歌仔戲文場音樂」登錄成為傳統藝術類文化資產,一〇七年更獲文化部認定為重要傳統表演藝術「歌仔戲後場音樂」項目保存者;所成立的民權歌劇團跨界參與新型態合作演出,亦獲得廣大迴響。





林竹岸與「民權歌劇團」受邀至新加坡公演海報。


雲林元長愛看戲的孩子

雲林元長鄉,一個稻米農產之鄉,民國二十五年出身於此地合和村的林竹岸,家裡排行老五,在這個幾乎家家戶戶務農的農村裡,林竹岸卻沒有加入兄姊務農的行列,每天下課不是跑去看歌仔戲,就是跟國小導師、也是業餘南管演奏者的蘇遙老師學習大廣弦、二胡等樂器,小小年紀,對於聽過曲調和戲臺上演員的臺詞,總是特別有感覺,不愛讀書的孩子,把所有的精力投注在背誦樂譜和臺詞上,同學們還記得小時候聽到他拉琴,都覺得他是很天才的同學!當時正逢外臺歌仔戲盛行的時代,林竹岸暑假常跟著老師到村莊廟會表演,沒錢買樂器的他,還用奶粉罐做琴筒、竹枝當琴桿、釣魚線當琴弦,就成了他自製的大廣弦。

民國三十七年,內臺歌仔戲逐漸盛行,劇團在各地戲院巡迴演出,就像現今電影上映一樣,每次演出,觀眾須購票入場,一連演出好幾天。民國四十年,十五歲的林竹岸到元長戲院看戲,適逢當時頗負盛名的嘉義「錦花興歌劇團」演出,愛看戲的林竹岸常到戲院報到,因而在戲院結識了後來亦師亦友的李比。當時李比在茶抬(即戲院販賣部)工作,會演奏樂器的李比和愛看戲林竹岸特別投緣,除了跟他解釋劇情,後來李比擔任劇團樂手,林竹岸還跟著他留在戲班學習樂器,正式開啟歌仔戲生涯的第一階段。


研創發揚歌仔戲樂之美

研創發揚歌仔戲樂之美歌仔戲演出時,演員的表演稱為前場,後場指的是戲曲中的伴奏樂隊。後場負責伴奏歌曲和營造氣氛,優秀的樂師能引領演員情緒張力,和掌控整體戲劇效果,傳統戲曲中有一句行話,「三分前場、七分後場」,即道出後場的重要性。「文武場」(歌仔戲稱為文武平)中,文場主要彈奏殼仔弦、大廣弦、三弦、笛子、月琴等管絃樂器,武場主要負責單皮鼓、通鼓、磕仔、鑼、鈔、板等打擊樂器。

林竹岸是臺灣演奏大廣弦、殼仔弦的第一把交椅,尤其是大廣弦這高難度的樂器,被文場樂師封為「萬年琴」,形容人可能練一輩子還練不好的樂器;而從小習樂、多才多藝的林竹岸,舉凡大廣弦、殼仔弦、二胡、嗩吶、蕭、吊規仔、三味線、鐵弦等,皆能信手拈來,演奏到各個到位,還能演奏西洋樂器,尤其拉起高難度的大廣弦,以壓弦方式呈現重滑音的特殊效果,技法純熟,展現出資深琴師的功力。

由於熟捻歌仔戲曲調,林竹岸總能引領演員演唱曲調,並且將演員的表演情緒發揮出來,感染觀眾,讓戲劇表演更加豐富,常常讓國樂系出身的學生驚艷不已。林竹岸表示,文場樂師的功力決定一齣戲的好壞,戲樂跟國樂演奏的差別在於,國樂演奏要求音準技術好,而戲樂卻要在精準之外,加入各式調料,才能將戲劇的味道表現出來。記憶力一流的林竹岸,一首曲調聽過幾遍就能記住,他表示,演出時不能看譜,要依照記憶和經驗,才能將戲臺臨場演出發揮得淋漓盡致。

除了熟練器樂演奏技巧之外,對於曲調種類的學習,林竹岸下了很多苦功。從十九歲開始,林竹岸在學習傳統歌仔戲曲調之外,大量接觸客家音樂曲調,學習大量的客家音樂,而把所習的《老山歌》、《平板》、《山歌仔》等各式小調,融入歌仔戲演出中,因此在客家村演出時,特別能感動觀眾。同時期,由於加入劇團的演員,各擅長廣東音樂、南北管音樂、亂彈音樂、甚至京劇等,林竹岸在此時大量學習,並把這些音樂帶進歌仔戲中,例如:將《相思引》、《北青龍》、《五開花》等曲牌用於歌仔戲;把福建主要劇種之一的高甲戲《慢頭》、《江水》引入歌仔戲曲調;廣泛選用《二黃導板》、《西皮導板》、《二黃原板》、《迴龍》等京劇,將這些各具特色,速度力度不同的曲調,運用在不同情節和角色中。

對於臺灣流行歌曲頗能琅琅上口的林竹岸,更把他喜愛的國臺語、西洋、日本流行歌曲帶入歌仔戲表演:國語歌《梨山癡情花》、《有我就有你》;臺語歌《愛拚才會贏》、《舊情綿綿》;西洋歌曲《愛你在心口難開》;東洋歌《男子漢》等,將這些民國十九年到六十九年之間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歌曲,置入歌仔戲曲調,讓演員唱出故事情節,不僅豐富了歌仔戲曲調,同時更獲得不同族群的觀眾喜愛。林竹岸廣納百川、敏銳又能精闢分析音樂特性,將這些音樂元素注入於歌仔戲情節,巧妙安排演員適用的音樂,對於提升歌仔戲樂的雅緻度以及寬廣度,貢獻頗多。



「民權歌劇團」2003年演出傳統加入新意的劇碼。



在新北戲窖創立歌劇團

林竹岸十五歲加入歌仔戲團時,正值臺灣內外臺歌仔戲蓬勃發展之際,是當時不論哪個階層的家庭,都能欣賞的民俗劇。隨著時代演變,臺灣歌仔戲經歷了廣播歌仔戲、電影歌仔戲、電視歌仔戲和現代劇歌仔戲幾個階段,除了電影歌仔戲之外,林竹岸在每個階段都投入其中:十五歲加入「錦花興歌劇團」,十六歲擔任「錦玉己歌劇團」擔任二手弦,十九歲在「錦玉己歌劇團」擔任頭手弦(即劇團首席),隨後受邀在「琴聲歌劇團」演奏、「新光興歌劇團」和「新南隆歌劇團」擔任頭手弦、臺南「中華興歌劇團」擔任文場樂師等,歷練出豐厚的舞臺和人生經驗,讓他的演奏感情和技巧更為豐富。

電視機發明之後,看外臺戲觀眾銳減,大家改看電視裡的歌仔戲節目,這時期受邀在臺北劇團擔任頭手弦多年的林竹岸決定自組劇團,民國五十九年十一月,在當時有「歌仔戲戲窟」(戲曲演出風氣興盛之地)的臺北大橋頭、民權西路上,創立以當地路名為團名的「民權歌劇團」,基於從小對歌仔戲的熱愛,以及不想看到歌仔戲沒落,劇團成立之後,林竹岸積極為歌仔戲尋找新的活路。

由於經營不易,林竹岸元配王束花、二房鄭錦蘭擔任劇團當家小生,兒子王金龍、林金池、林金泉都學習了鄉土戲樂和西洋樂器,女兒林嬋娟是當家小旦和劇團編劇,女婿、媳婦、外甥女等也全都是歌仔戲團班底。交遊廣闊,為人義氣的他,不僅靠劇團讓一家人過上好生活,還幫助扶持許多歌仔戲演員,讓大家有演出的機會。秉持著歌仔戲傳統「古藝」精神認真做戲的林竹岸,對於舞臺藝術和演出品質相當堅持,因而在新北和北市各地所演出的「民戲」建立了好口碑,並且深受業界肯定。



於一○二年榮獲第廿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民俗音樂獎殊榮




傳統戲曲的亮眼表現

觀念相當新潮的林竹岸,認為做什麼事都要與時代並進,要抱著勇於嘗試的精神,八旬高齡的他,仍身體筆直,反應靈敏,完全沒有高齡者的跡象。他回憶道,在五月天還沒成名前,他們在戶外團練,五月天剛好也在一旁團練,林竹岸邀請五月天一起來練,大家一起來表演,樂於接受新事物,開啟了他與各界合作的想法,讓歌仔戲的表演有更多的可能。之後,「民權戲劇團」與布袋戲團合作演出,亦與牯嶺街小劇場合辦音樂會,劇團常常跨界合作,讓大家藉此能多了解歌仔戲和戲樂的各種可能。

而「民權歌劇團」本身的戲曲演出亦有亮眼的成績:民國八十五年,以《斷機教子》榮獲「臺灣省地方戲劇比賽」北區冠軍;民國九十三年,受邀至新加坡牛車水人民劇場售票演出,同年以《花田錯》榮獲「臺北市地方戲劇(歌仔戲)觀摩匯演」優良團體獎,並入選文建會「演藝團隊發展扶植計畫」之優良團隊;民國九十五年以《九曲橋》榮獲「臺北市地方戲劇(歌仔戲)觀摩匯演」優良團體獎等,林竹岸所帶領的「民權歌劇團」表現得相當出色。他個人則於民國九十五年獲頒「臺北市地方戲劇觀摩匯演」優良樂師獎、民國九十九年榮獲「臺北縣傳統藝術藝師獎」,並以「歌仔戲文場音樂」正式登錄成為傳統藝術類文化資產;一〇二年榮獲第廿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民俗音樂獎;以及一〇七年獲得文化部人間國寶認定,肯定他在歌仔戲文化脈絡上的重要性。



林竹岸與兒子林金泉參加牯嶺街小劇場與電音攜手的跨界演出。





多元化宏揚與薪傳鄉土戲

近年來,林竹岸將「民權歌劇團」團長職務交棒給三兒子林金泉,自己則朝擔任劇團指導以及培育新生代劇團人員的薪傳工作方向努力。林金泉擔任民權歌劇團團長和音樂設計,專攻文場,師承林竹岸及洪堯進、林良全等知名樂師,精通西洋樂器與傳統歌仔戲文場,琴藝承襲父親風格,是「民權歌劇團」公演的音樂設計及製作人。

接棒後的林金泉,秉持父親的精神,帶領劇團持續主要的民戲戲路演出工作,並積極帶團參與各類歌仔戲演出,如文建會主辦的「表演藝術團隊巡迴基層演出活動」、傳藝中心所主辦「外臺歌仔戲匯演」、新北市政府文化局主辦的「臺北縣傑出演藝團隊匯演」、臺北市政府主辦之「臺北市傳統藝術季」等,致力於將古戲表現新意,劇團演出做了很多自我挑戰,例如:由楊杏枝全新編撰的《情花蝴蝶夢》自創故事,敘述失去功力而墜入凡間的木蓮花仙與雲南王子愛戀生子後被敵手害死,轉世成為親生兒子愛慕對象的仙凡迷離糾葛戀情,「民權歌劇團」改變戲路演出胡撇仔戲,更邀請劇場導演傅裕惠執導,改造出富含新元素的胡撇仔戲;與「西田社布袋戲團」合演人偶劇《孫悟空收虎姑婆》,則充滿顛覆和實驗精神;今年十月在板橋區中山路二段板橋埔墘福德宮甫結束的《賢妻殺夫》、《蝴蝶杯》演出,嶄新精彩的戲碼,亦贏得老少觀眾喜愛。林竹岸幼女林嬋娟擔任「民權歌劇團」當家小旦,虎父無犬「女」,民國八十五年榮獲了臺灣省地方戲劇競賽年度最佳旦配角與生配角,民國九十三年以《花田錯》春蘭、九十五年以《九曲橋》寇珠等角色,獲頒臺北市地方戲劇觀摩匯演優良表演個人大獎。

除了培養出優秀的兒女接班人,林竹岸更積極投入新生代歌仔戲人才的培育工作,「民權歌劇團」設有教室,每期開設歌仔戲推廣課程,如:「唱腔班」、「演唱與伴奏進階」等,積極培養前場演員跟後場樂師,許多慕名前來學戲樂拉琴的國樂系學生表示,原本以為入門很快,接觸之後才發現需要不斷累積現場演出經驗,相信透過劇團的實地臨場演練,逐漸琢磨,期許能成為獨當一面的優秀琴師。

今年,林竹岸歌仔戲文場傳習計畫,由林竹岸指導的學員們完成扮仙戲全套以及折子戲《夜探碧雲宮》歌仔調演奏,在板橋林家花園演出,學員的認真與熟練表現,獲得現場觀眾熱烈迴響。林竹岸和林金泉共同帶領的後場藝生駐團演訓的育成計畫,所推出的育成好戲《國王尋母》,得以瞧見戲劇生力軍的潛力。林竹岸期許能將功力傳承給新生代,將傳統歌仔戲的韻味保留下來,有朝一日,兼具傳統與創新的歌仔戲定能再度發揚光大,成為觀眾最喜愛的戲劇之一。





文字/蔡淞雨   攝影/陳培峯   圖片提供/林竹岸



線上電子書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NO.34|假如音樂是愛情的食糧,就奏下去吧:呂柏伸

NO.30│沿著鐵道聽故事│萬新鐵路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