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5|當傳統有了新藝,驚豔亞維儂藝術節 布袋戲跨界新嘗試 真快樂掌中劇團《孟婆.湯》 ——柯世宏


文|柯世宏
圖片提供|真快樂掌中劇團

2018 年7 月,法國南部的亞維儂晴空萬里,街道上的遊行隊伍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表演藝術家,正歡欣鼓舞地慶祝藝術節開幕。突然一陣嗩吶聲響起,配合舞動的布袋戲,引起眾人注目;真快樂掌中劇團戴上孟婆面具,翻轉躍於指尖的戲偶,讓世界看見臺灣的「傳統新藝」。

  真快樂掌中劇團的《孟婆.湯》於2018 年獲文化部徵選,參與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在為期一個月的演出中,即使全劇臺語發音,以布袋戲搬演傳統劇情,並搭配北管音樂伴奏,精彩的表演內容仍能跨越語言及文化的隔閡,感動許多法國觀眾。

  每當謝幕時,觀眾總是報以熱烈掌聲,表達對臺灣傳統布袋戲的肯定。此外,《孟婆.湯》更從1,538 個藝術節目中脫穎而出,獲海內外媒體大篇幅報導,讓國際友人看見臺灣布袋戲的魅力。

孟婆.湯 
遺忘與重生的故事

  在佛教及道教的信仰中,每一靈魂投胎轉世之前,都要與孟婆見面,並喝下孟婆湯,如此一來,投胎後的靈魂將忘記自己前世的記憶,一切重新開始。因此在民間信仰裡,孟婆是遺忘的管理者,也是地府的重生者。如同布袋戲演師,必須幫布袋戲偶換上演出的服裝,並賦予角色名字;下次出演不同的劇目時,同一個布袋戲偶又得換上不同的服裝,再取得一個新的名字。布袋戲偶有如不斷地轉世,一直扮演新的角色與故事。而布袋戲演師便如同孟婆一樣,不斷給予各個戲偶新生命,藉由雙手,創造一齣又一齣的人生故事。



  《孟婆.湯》以女性觀點出發,以愛情為主軸,重新詮釋布袋戲經典角色,其串聯的角色包括:「苦守寒窯十八年」的王寶釧,上演等待薛平貴回家的癡情;「水漫金山寺」的白素貞,展現對抗天倫解救許仙的真情;「武松打虎」的潘金蓮,活出了挑戰倫理、追求自我的真性情。我們將三個女人的淚水化做「湯」,作為遺忘與重生的符號,敘述她們內心的衝擊以及對命運的不滿。王寶釧、白素貞、潘金蓮的內心獨白,和布袋戲演師自身的內心表述,交織成一個關於遺忘與重生且虛實交錯的故事 。在傳統布袋戲的演出架構下,以布袋戲口白、操偶方式、北管音樂,配合現代劇場元素,運用斗篷的布幔、移動舞臺與光影,打破大眾對布袋戲演出的既定印象,並開創「傳統新藝」布袋戲新面貌。



以人為主體 
串聯偶戲與生活

  傳統布袋戲演出,富有其宗教儀式與嚴謹的演出形式規範。布袋戲演師皆經歷長期的訓練,即便是細微的動作都可能是數年訓練累積的成果,因此傳統布袋戲往往予人細膩典雅的感受。相較於現代偶戲,較為天馬行空,且不受限於表演形式,並展現高度的創意與感受。對於創作概念而言,文化是流動的、是演進的。布袋戲在臺灣的發展,至今已近三百年。然而現代人眼中的傳統,不一定等同前人眼中的傳統,因此重點在於保留舊有傳統並開創新傳統,以建構屬於臺灣當代的布袋戲。

  《孟婆.湯》邀請「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鄭嘉音藝術總監擔任導演一職。鄭嘉音與筆者均畢業於美國康乃狄克大學偶戲研究所,接受西方完整的偶戲訓練,在傳統與現代的衝擊之下,展現出不同風格的文化饗宴。近年來,國際偶戲界興起了一股「以人為主體」(Humanbeing)的偶戲風潮。「人」指的是創作者本身,以創作者的生命歷程,建構出貼近生活的偶戲演出。《孟婆.湯》即是以家族戲班結合王寶釧、潘金蓮、白素貞的故事所發展而成的劇作,讓布袋戲不再只是單純地演繹歷史故事,而是在歷史中找尋生活的連結。

媒材會說話 
傾訴如石似海的心境

  《孟婆.湯》跳脫既有布袋戲固定舞臺形式,以極盡空臺的方式,建立布袋戲空間場域。大斗篷的運用,作為連結孟婆陰間使者的形象。由演員穿上寬九公尺長的大斗篷,藉由斗篷的擺動與線條,建立出崎嶇的陰間路、擺渡忘川的船、水漫的金山寺等。另外加入移動戲臺的概念,不同於傳統隔簾表古,固定且遮蔽演師的演出形式,而是以開放的視角,同時看到演師與布袋戲於平臺上。並藉由平臺的移動,呈現出角色場域的變化。在「人偶同臺」的演出場域中,我們藉由操偶者的身體,作為戲偶的載體,並配合戲偶角色的身段與情境,遊走於舞臺空間,建立人與偶合為一體的演出概念。

  偶戲可以傳達「寫實」如同傳統偶戲般,擬人擬真的演出形式;「具象」指的是具有人物形體的特徵形象,但是並不如寫實般的擬人;「抽象」則是不具有具體的形象,著重在表現出媒材的特質與創作理念。《孟婆.湯》以布袋戲為演出主體,並加入了光影、面具、物件媒材的運用。大斗篷除了用來建立空間場域外,更作為表述劇中角色內心情感的媒介。大斗篷也是隱喻,例如白素貞在金山寺外,欲解救許仙的強大意念化作瀾漫海水,最後演變成如大石般的雷峰塔,強壓於白素貞的身上。斗篷也是孟婆身軀的轉換、是劇中角色內心的情感、是輕如微風重如大石的戲劇鋪陳。

  劇中三個女人的淚水,則作為遺忘重生的符號。演出過程,未曾停斷的水滴落在水盆中,如同哭訴著,王寶釧十八年等待的無奈、潘金蓮追求愛情的不得已、白素貞違背世俗倫理愛情的無能為力。淚水不是因為軟弱,而是變堅強的第一步。

街頭展演 
藝術節的日常

  法國亞維儂藝術節為世界最富盛名的藝術節之一,也是表演藝術界指標性的演出場域。藝術節於每年七月舉辦,集結世界演出團體參與盛會。《孟婆.湯》在藝術節期間, 共有23 場演出。場地為市中心的絲品劇院,為古老紡織工廠所改建的戲院。由於劇場內部以磚塊搭建成圓形的表演空間,稱為圓廳,在當地小有盛名。由於演出節目眾多,劇場從早到晚都會安排八到十個節目來因應。《孟婆.湯》在每日早上11 點演出,但前後只有約20 分鐘拆裝臺的時間,且劇場倉儲空間有限,所以每到拆裝臺,猶如戰爭場面,須越過層層的舞臺與道具。



  亞維儂藝術節為開放的表演市場,票房收入也是表演團體重要的經費來源。所以宣傳推銷,增加能見度,為重要的工作。藝術節期間,全城貼滿了演出海報,猶如穿上五彩繽紛的戲服,向來往的旅客招手,成為亞維儂極富特色的街頭場景。另外,每到傍晚,真快樂掌中劇團就會以臺灣傳統元素作為街頭宣傳的主軸,以布袋戲遊行演出,配合北管音樂,作為吸引遊客的方式,增加劇團的知名度,並宣傳臺灣布袋戲。 

走出臺灣 
布袋戲在國際大放異彩

  2018 年外亞維儂藝術節共有1538 個節目,《孟婆.湯》受到觀眾與媒體的熱烈回響,並
受到大幅的報導,達到文化推廣與文化外交。法國《費加洛報》報導提及:「臺灣生動的布袋戲讓外亞維儂藝術節深深著迷。真快樂掌中劇團的《孟婆.湯》,將傳統臺灣戲劇與我們西方偶戲的精巧運用相結合。故事從形體飄渺的『主宰來世重生』的佛教神話孟婆出發,她擁有神奇靈湯,能讓尋求愛情的可憐女子在下一世重燃希望。」

  南法《普羅旺斯報》也予以精妙的點評:「臺灣的真快樂劇團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充滿詩意和美妙的遠東之旅。《孟婆.湯》結合了多門表演技藝,融合傳統與現代、歌唱和光影戲,賦予這門藝術更現代的氣質,同時也沒有失去原本精湛的內涵。此外還有一點創新:它的故事完全從女性的角度切入,這恰好也呼應了真快樂劇團的團史。」
  
  觀眾Alicia 在看完演出後,留下心得回饋說:「再次感謝,很棒的演出。我被你們實踐的簡潔和謙遜深深著迷。這一點,賦予了演出前所未有的力量,讓人得以(至少讓我可以)更自由地享受這齣戲,尤其是讓我得以用自己的標準來試驗事物的可能性。」

  布袋戲有其能文能武的演出特色,《孟婆.湯》有文戲的王寶釧、有詼諧的潘金蓮、有法力高強的白素真。藉由有文有武的演出內容,讓國際友人了解布袋戲動靜皆美的演出風格。《孟婆.湯》以古典傳統的掌中戲方式演出,並搭配傳統音樂伴奏,在現代劇場的專業理念下,將布袋戲呈現於觀眾的眼前,一方面提供國際友人視覺及聽覺上的雙重娛樂,一方面達到國際文化交流的文化外交,藉此推廣臺灣傳統藝術之美。此齣劇作更在傳統的演出架構下,打破既有的視覺框架與概念,呈現出當代布袋戲的新風貌。






|柯世宏|
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偶戲課程兼任講師。美國康乃迪克大學偶戲研究所碩士、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碩士,「真快樂掌中劇團」行政與木偶演師,為臺灣布袋戲女演師江賜美女士之長孫,近年來參與國內外藝術節的演出與國際偶戲研習,一方面推廣臺灣布袋戲精緻之美,一方面學習西方偶戲,希望在傳統偶戲與現代偶戲的衝擊下,對布袋戲有新的契機。

|真快樂掌中劇團|
真快樂掌中劇團創辦人江賜美女士,為臺灣布袋戲界的第一代女演師。傳子柯加財與孫柯世宏、柯世華,目前一家三代傳承。一方面傳承臺灣布袋戲精緻之美,一方面學習西方偶戲,希望在傳統偶戲與現代偶戲的衝擊下,對布袋戲有新的契機。共同為本土掌中戲文化延續而努力的優秀成
績,在掌中戲界傳為佳話。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NO.34|假如音樂是愛情的食糧,就奏下去吧:呂柏伸

NO.30│沿著鐵道聽故事│萬新鐵路的前世今生

NO.35|以美術館為後盾——新北藝術史的建立-專訪蔣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