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1│從三重出發的美好理念│Unpackaged. U商店
從忠孝橋下橋後,轉進三重的貴陽街內,就可以見到「Unpackaged. U商店」的身影。這間街角的雜貨店,一反人們的傳統印象,有著乾淨透明的玻璃門及櫥窗,裏頭的瓶瓶罐罐整齊擺放在貨架上,店裡陳列著玲瑯滿目的有機食材,也有著洗滌、生活用品,以及「Made in Taiwan」的優質口罩,這些都是經營者為顧客把關的嚴選商品。
Unpackaged. U商店
新北市三重區人文薈萃,有著都市感的繁華街道、同時也有著宗教傳統歷史的文化底蘊,消費市場活絡、店租經濟實惠且交通便利,是許多年輕人創業的首選之地――「Unpackaged. U商店」這間獨樹一格的新形態柑仔店,就位在三重的巷弄裡。
店內商品包羅萬象、應有盡有,在店內逛了一下,這時候便會發現這家商店的獨特之處——「店裡的商品幾乎都沒有塑膠外包裝!」盛裝時,顧客得自備或是向店內購買容器,讓顧客秤斤論兩購買,搭上全球興起的減塑風潮,對重視環境的不「塑」之客來說,這裡宛如一塊環保淨土。
「從心創業,不輕鬆」
「Unpackaged. U商店」至今已成立約一年多,回憶起這段打拼的時光,創辦人黃尚衍坦言,這段路走得不輕鬆!他畢業於資訊管理學系,所學跟環保、環境沒有相關,是從日常生活中的觀察開始,逐漸興起創業的念頭。他分享道,這間商店是他跟好友周孟宣一起創立,由自己領銜為創辦人,周孟宣則擔任店長。
黃尚衍表示,這是一間以「柑仔店」為定位的生活零售店,一排排的食材整齊陳列,歡迎客人們自備容器來到店裡,選取適當的量再去結帳,「無論是柴米油鹽醬醋茶、調味料、香料、零食餅乾、蔬菜肉類、堅果、盥洗用品我們都有賣!你要用多少,就買多少;你要吃多少,就買多少。不要買太多,用完再來買!」因為不願看見食物浪費,除了讓顧客在購物時思考自己的實際需求,還要求他們自備容器來減少塑膠產生。
「與世界各國相比,在臺灣生活很輕易就能三餐溫飽,但在一些第三世界的國家,還是有很多人因三餐不繼而陷入飢餓貧困的絕境中,因此『珍惜食物』的概念是我想推廣的。」黃尚衍進一步說明,一般消費者常會在購物時因為大包裝容量的關係,被迫買了過多的食材或溶劑,如果因為來不及在期限內使用完畢而不得不丟棄,就會造成很多的浪費,他語重心長地說:「日常的廚餘桶裡,往往堆滿著食物,那為什麼世界上還有人必須去挖垃圾找食物?」
其實早在「Unpackaged. U商店」成立之前,他們就發覺社會中有許多過度包裝、浪費食物的現象。黃尚衍分享道,「當初會有開設惜食商店的念頭,其實是源自於一次光顧某連鎖大賣場,有個自助式的飲料吧,走近一看發現有許多顧客棄置的杯子,裏頭都還有不少飲料,驚覺原來日常中浪費的現象多不勝數。」
他認為,讓人能重複裝盛或無限取用的售餐機制,會導致人們取用超過需求的食物,造成許多還能吃、喝的食品被浪費掉,加上近年來國際間積極推廣減少塑膠使用和過度的商品包裝、資源未分類,因此他認為節約資源該從手邊做起,於是著手策畫,開設這樣一間倡導無包裝且讓顧客量力而為的商店。
在一次與周孟宣談論到國外無包裝商店的新聞時,發現兩人有共同理念:都想改善食物浪費、過度包裝的社會問題!因而投入這個在臺灣還是概念新穎、且與所學無關的領域,也就是「開設無包裝商店」。想法一拍即合的兩人轉頭開始籌備,歷經一年的努力,終於在三重貴陽街落腳。其實原先黃尚衍的工作還算穩定且收入不錯,但他捨棄原本的工作、選擇從零開始創業,把所有資源投注在這份事業上,就為了推廣好的理念、並為顧客把關好每一樣商品。
「原先從事行銷工作的經驗、人脈、溝通的技術,其實對於創業開店非常有幫助。我們並不像大賣場有仔細的分工,每一項產品都需要跟廠商面對面討論進貨事宜,也不是所有廠商都樂意配合我們的商業模式,因此過程中更需要耐心與克服困難的決心。」黃尚衍分享道。
目前在黃尚衍及周孟宣之外,還有兩位店員一起努力維持店家的營運。店員佳貞表示,當初就是因為認同「Unpackaged. U商店」才來應徵,成為店員之後,除了開始思考塑膠對於環境的影響,同時也在販售、進貨的過程中了解很多關於農產品的知識,並且將這份理念推廣給身邊的親友,這份工作讓她收穫很多;另一位店員雅君則分享道,她們會為每一項食材設計推薦的「料理方式」,如果遇到顧客有疑問也會熱心解答、並分享環保理念,互動的過程中愈能體會到這份工作的特別之處。
Unpackaged. U商店
新北市三重區人文薈萃,有著都市感的繁華街道、同時也有著宗教傳統歷史的文化底蘊,消費市場活絡、店租經濟實惠且交通便利,是許多年輕人創業的首選之地――「Unpackaged. U商店」這間獨樹一格的新形態柑仔店,就位在三重的巷弄裡。
店內商品包羅萬象、應有盡有,在店內逛了一下,這時候便會發現這家商店的獨特之處——「店裡的商品幾乎都沒有塑膠外包裝!」盛裝時,顧客得自備或是向店內購買容器,讓顧客秤斤論兩購買,搭上全球興起的減塑風潮,對重視環境的不「塑」之客來說,這裡宛如一塊環保淨土。
「從心創業,不輕鬆」
「Unpackaged. U商店」至今已成立約一年多,回憶起這段打拼的時光,創辦人黃尚衍坦言,這段路走得不輕鬆!他畢業於資訊管理學系,所學跟環保、環境沒有相關,是從日常生活中的觀察開始,逐漸興起創業的念頭。他分享道,這間商店是他跟好友周孟宣一起創立,由自己領銜為創辦人,周孟宣則擔任店長。
黃尚衍表示,這是一間以「柑仔店」為定位的生活零售店,一排排的食材整齊陳列,歡迎客人們自備容器來到店裡,選取適當的量再去結帳,「無論是柴米油鹽醬醋茶、調味料、香料、零食餅乾、蔬菜肉類、堅果、盥洗用品我們都有賣!你要用多少,就買多少;你要吃多少,就買多少。不要買太多,用完再來買!」因為不願看見食物浪費,除了讓顧客在購物時思考自己的實際需求,還要求他們自備容器來減少塑膠產生。
「與世界各國相比,在臺灣生活很輕易就能三餐溫飽,但在一些第三世界的國家,還是有很多人因三餐不繼而陷入飢餓貧困的絕境中,因此『珍惜食物』的概念是我想推廣的。」黃尚衍進一步說明,一般消費者常會在購物時因為大包裝容量的關係,被迫買了過多的食材或溶劑,如果因為來不及在期限內使用完畢而不得不丟棄,就會造成很多的浪費,他語重心長地說:「日常的廚餘桶裡,往往堆滿著食物,那為什麼世界上還有人必須去挖垃圾找食物?」
![]() |
| 紫米是店內的熱銷產品。 |
其實早在「Unpackaged. U商店」成立之前,他們就發覺社會中有許多過度包裝、浪費食物的現象。黃尚衍分享道,「當初會有開設惜食商店的念頭,其實是源自於一次光顧某連鎖大賣場,有個自助式的飲料吧,走近一看發現有許多顧客棄置的杯子,裏頭都還有不少飲料,驚覺原來日常中浪費的現象多不勝數。」
他認為,讓人能重複裝盛或無限取用的售餐機制,會導致人們取用超過需求的食物,造成許多還能吃、喝的食品被浪費掉,加上近年來國際間積極推廣減少塑膠使用和過度的商品包裝、資源未分類,因此他認為節約資源該從手邊做起,於是著手策畫,開設這樣一間倡導無包裝且讓顧客量力而為的商店。
在一次與周孟宣談論到國外無包裝商店的新聞時,發現兩人有共同理念:都想改善食物浪費、過度包裝的社會問題!因而投入這個在臺灣還是概念新穎、且與所學無關的領域,也就是「開設無包裝商店」。想法一拍即合的兩人轉頭開始籌備,歷經一年的努力,終於在三重貴陽街落腳。其實原先黃尚衍的工作還算穩定且收入不錯,但他捨棄原本的工作、選擇從零開始創業,把所有資源投注在這份事業上,就為了推廣好的理念、並為顧客把關好每一樣商品。
「原先從事行銷工作的經驗、人脈、溝通的技術,其實對於創業開店非常有幫助。我們並不像大賣場有仔細的分工,每一項產品都需要跟廠商面對面討論進貨事宜,也不是所有廠商都樂意配合我們的商業模式,因此過程中更需要耐心與克服困難的決心。」黃尚衍分享道。
目前在黃尚衍及周孟宣之外,還有兩位店員一起努力維持店家的營運。店員佳貞表示,當初就是因為認同「Unpackaged. U商店」才來應徵,成為店員之後,除了開始思考塑膠對於環境的影響,同時也在販售、進貨的過程中了解很多關於農產品的知識,並且將這份理念推廣給身邊的親友,這份工作讓她收穫很多;另一位店員雅君則分享道,她們會為每一項食材設計推薦的「料理方式」,如果遇到顧客有疑問也會熱心解答、並分享環保理念,互動的過程中愈能體會到這份工作的特別之處。
![]() | |||
|
一間推廣減塑、惜食的前衛柑仔店
塑膠的發明問世,迄今已超過一百五十年,歷經長久的使用,塑膠製品早已在現代人的生活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但塑膠製品經久不壞的強項卻也代表其難以分解,無形中成為海洋垃圾的主要來源。透過媒體的報導,我們看見許多海洋生物如海龜、海鳥等等的生物,因為誤食塑膠製品而重病、死亡,塑膠的過度使用已明顯對生態造成危害,只有從源頭減量才能減少垃圾的產生,減少使用塑膠製品、一次性產品,已成為全民運動。「Unpackaged. U商店」希望來消費的顧客能以身作則,從自己開始減少塑膠包裝的使用。
「Unpackaged. U商店」如何落實減塑、惜食的概念?這來自於店鋪的購物模式。黃尚衍說明,「一般我們到超商、超市、大賣場等通路買東西時,總會受限於包裝容量而購買過多的量,例如我這禮拜只需要用一百公克的米,但販售的容量卻是一公斤,如此一來我就有九百公克的米暫時用不到,卻又必須擔心受潮、變質的風險,讓新鮮度下降;但你來我們的無包裝商店光顧,就不會有這種問題,你可以只買一週、三天、甚至是一餐的量,我們都不會去限制你,這樣也減少了食材的浪費!」
![]() |
| 覺得坊間的沐浴乳、洗髮精都太大瓶了嗎?來U商店就對了! |
這樣的購物方式,除了是希望顧客能夠量力購物、需要多少買多少之外,也能夠在購物的過程中,減少塑膠的產生。每當有顧客上門時,黃尚衍與店長、店員便會上前向顧客說明店家理念以及購物方式、流程,經過一年多的推廣,附近許多鄰居都成為死忠的顧客,每隔幾天就來消費,也漸漸養成了自備容器的習慣,成功減少使用一次性餐具、一次性包裝的機會。與此同時,新北市環保局也在2018年八月號召全民響應無塑政策,推出「新北不塑之客友善店家」募集活動,邀請民眾在活動期間至不塑店家消費,只要符合條件,就可申請成為不塑店家認證,讓顧客消費時更添一分保障,活動發起短短兩個月便有三百二十一間店家加入。
而「Unpackaged. U商店」,就是新北市第一間通過「新北不塑之客友善店家」認證的無包裝商店。黃尚衍開心地說,能得到新北市環保局的認證,對於商店的經營來說無疑是個肯定,而新北市對於垃圾減量、塑膠減量的推廣,大家有目共睹,希望所有新北市民都能一同響應,為環境保護盡一份心力!
黃尚衍分享道,「Unpackaged.U商店」開設一年多,這樣特別的購物模式早已透過媒體報導、網路宣傳的媒介,讓許多人知道它的存在,「因此近來遇到更多來自外縣市的顧客,例如距離三重較遠的桃園、汐止,甚至有香港人跨海慕名來觀摩,這對我們而言是很重要的鼓勵與肯定。」其實「Unpackaged.U商店」距離捷運菜寮站、三重站走路都不算遠,附近的公車站牌路線密集,往前搭一站就能抵達臺北車站,有興趣的顧客都該來光顧一趟!
黃尚衍認為,消費者的習慣是是可以教育、改變的,事實上,隨著時間拉長,也有越來越多人認同他們的理念,他希望這樣自備容器、減少包裝的商業模式,未來能在更多地方開花,甚至影響連鎖超市通路,將不浪費的觀念繼續推廣給大眾。目前也正緊鑼密鼓地進行「Unpackaged. U商店」展店計畫,下一間店會落腳哪裡呢?就讓各位讀者拭目以待吧!
![]() |
| 每一樣農產品都力求檢驗合格,為顧客嚴選最好的品質。 |
「為顧客嚴選商品,要買就買最好的!」
黃尚衍分享道,在經營無包裝商店時最常面臨的問題就是「商品該如何保存」,臺灣環境普遍較歐美潮濕,因此這是一大考驗。黃尚衍表示,有別於坊間的超商、超市等通路,「我們販售的商品必須拆開外包裝,再裝進自己的容器保存,同時為了保持環境乾燥,隨時開著冷氣和除濕機,因此電費佔了營運成本很高的比例!」
而早在籌備期間,黃尚衍就針對即將販售的品項一一測試保存方式,他發現堅果類放常溫其實很容易氧化,所以改成放在冰箱內販售,黃尚衍強調:「我們對於環境的清潔、衛生條件等都很有信心,而且標示開封日期和有效日期與各項檢驗報告,讓顧客能安心消費!」
近年來,人們開始重視農產品的來歷,在栽種的過程中是否友善對待土地及生態,「Unpackaged. U商店」也秉持這個理念,為品質把關,讓顧客能買到最好的東西,目前店內一百多款商品,有的來自公平貿易,有的採用有機農法,都能讓每一餐變得更健康、更環保。
店內明星商品——「友善耕作紅豆」——就是一例。由於幾年前在屏東有民眾發現農田周遭有許多鳥類暴斃的情形,其中甚至包括猛禽類的老鷹,調查後發現是耕作時使用的農藥惹禍,後來屏科大學生號召農民以友善耕作來取代用藥耕作,進一步減少鳥害的可能性,不使用落葉劑,讓紅豆自然熟成,這款理念歷經幾年下來的傳頌,使「友善耕作紅豆」在生態農產品圈裡傳為佳話,而這款紅豆,在「Unpackaged. U商店」就能輕易買到!
另一項人氣商品則是「冷壓油」。黃尚衍解釋,冷壓油指的是在榨油過程中,維持在低溫下進行,且以初榨冷壓橄欖油來說,製程不採用化學方式,而是採用物理方式以小於攝氏四十度的溫度榨油,因此能保有更多營養價值,所以選用這項商品來為消費者的健康把關。另外「Unpackaged. U商店」甚至還有販售散裝的香料,例如中味、甜味的咖哩粉,顧客便能選擇咖哩塊、調理包以外的料理方式,回到最原始的調味方法,減去人工添加劑,使身體更健康。
其餘像是「花東香米」、「紫米」、「雞蛋」、「紅藜」等等都是店家強力推薦的商品,如果你是屬於「想吃吃看,卻又怕買太多吃不完」的消費者,就適合來「Unpackaged. U商店」論斤秤兩買回去品嚐,覺得好吃再來買。
「Unpackaged. U商店」持續為提供更好品質的商品而努力著,讓我們把這款好的理念推廣出去,讓更多人一起成為愛好環保、珍惜食物的減塑尖兵!
文字/盧逸峰 攝影/盧逸峰
![]() |
| 線上電子書 ⏩ |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