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0│家常好味在阿生




氣溫:26 度。秋意已濃,休肝日帶著空腹逃亡。
將自己扔在阿生小店,周圍一人食、二三人共享、或十幾口大家庭都有。
一桌澎拜宴饗飽暖脾胃,不經意間扒上好幾碗,探出玩心,邊吃邊聊,嘴角都是家鄉的味道。





朱振藩

臺灣美食家、作家,醉心於美酒佳餚,屢屢受邀至各地演講、品評、參訪、交流,有「現代食神」「臺灣首席美味鑒賞家」等封號。長年在報章雜誌撰寫專欄,著作多達數十本,以飲食類為大宗,近作有《金食為開》、《典藏食家》等等。




有「天下第一流人物」之稱的范仲淹,文事、武功均高人一等。他在〈岳陽樓記〉所寫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之句,固然膾炙人口、千古傳誦不歇,不過,他另一句話,對飲食界而言,反而更為重要,亦即「常調官難做,家常飯好吃」,已成至理名言,不知不覺中便能琅琅上口。

所謂家常飯,乃「日常在家所食,藉以果腹者也。其肴饌,大率為雞、魚、肉、蔬」,其好吃的關鍵,首先是取材,其次是技藝。在取材上,必用當令且量多者,故「物美而價廉,眾知而易識」;而在製作時,即使是家常小烹,也絕不馬虎。如此慧心巧手,難怪津津樂道,一再念茲在茲。是以「媽媽的味道」「阿嬤的味道」,才能撫慰人心,長留內心深處。

新北市我吃過最滿意的飯堂,總共有兩處,其一在新店,其二在永和。前者已歇業,就滋味而言,後者勝前者。其能如此,在於割烹精且料理簡單,重食材原味,妙在「看似尋常卻奇崛」,讓人驚羨不已,一上口便愛煞,隨即一掃而空,其誘人竟至於此。

此處菜單將近五十道,內容平易無奇,處處可見;稍特別的料理則寫在黑板上,約二十道,主要為魚、蝦、蟹以及當令食材。菜名雖然一樣,手藝硬是高明,而且清雅有致,頗合清代食家袁枚所言「並無山海奇珍,不失雅人清致」,「味濃則厭,趣淡反佳」,是以其原汁原味越探越出,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每回造訪必點菜色,有蔥花蛋、絲瓜炒蛤仔、青蒜肉片(或鯊魚)及魚一尾。此間蔥花蛋做法類似鐵鍋蛋,外部焦脆,內軟而柔,整體渾圓,僅加蔥花數點,形美馨香,耐人尋味;絲瓜炒蛤仔(註:可要求不加蚌)脆滑甘美,湯汁鮮清,可連湯飲用。

紅糟肉及油蔥雞腿亦得我心。前者外觀粉紅,肉香濃郁,搭配著青蒜及蘸醬吃,嚼來帶勁兒夠味;後者皮爽肉活,細嫩且帶香脆,油蔥味十足,令人印象深刻。

麻油炒的腰花或豬頸肉皆甚佳。腰花刀章極佳,麻油品質亦高,一炒起來,清而不烈,口感酥透,著齒即斷;豬頸肉乃所謂的松阪豬肉,筋爽肉細,亦頗爽口。如果人數多些,二者同納一巨盤中,望之壯觀,堪稱尤物。

魚類種挺多,隨當季或隨當天所購而異。虱目魚常備,煎功不錯,魚大而厚,鮮度甚佳。魚皮酥脆,魚油肥腴,魚肉細緻,愛食魚皮如我,總是一大片揭起,直接送入口,咀嚼時會茲茲作響。另,油煎的鮭魚、鱈魚、黑喉、馬加等,皆皮脆肉酥,蘸點椒鹽而食,頗能適口充腸。

至於其紅燒者,手法類似於五柳,吳郭魚最得風神;清蒸者,則鍾愛石斑、鱸魚等,採閩式蒸法,較粵式可口。

既是清代詞家亦為食家的朱彝尊,其美味標準,必「不事奇珍,而有其味」,以此衡量「阿生小吃」,雖不中亦不遠矣!




香嫩夠味的青蒜肉片、自然清甜的絲瓜炒蛤仔是
美食家朱振藩到阿生小吃必點的兩道佳餚。





文字/朱振藩   圖片提供/劉權益



線上電子書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NO.34|假如音樂是愛情的食糧,就奏下去吧:呂柏伸

NO.30│沿著鐵道聽故事│萬新鐵路的前世今生

NO.35|燈篙揚旗,建醮祈安 蘆洲國姓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