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9│線性雕塑面面觀

以宏觀角度觀察西洋繪畫作品,可以發現其由兩種主要性質所構成:線性與繪畫性,分別表現出不同的創作狀態和思維。相對於繪畫性的感性、曖昧、垂墜、內向與流動的時間感,線性的意義較屬於理性、分明、堅硬、獨立、個體,外向與凝結的永恆。另外,以傳統眼光觀之,雕塑被視為具有長、寬、深度實體的藝術表現,以具有重量感與體積感的媒材形塑物理空間,線性雕塑則打破線條給人的既定印象,以敘事性較強的線形媒材創造出豐富的空間變化,同時表現出流暢、柔軟與可塑性的特質。



座落於美國芝加哥聯邦政府中心廣場的Flamingo (紅鶴)。




線性雕塑所使用的媒材以金屬絲線為主,最早可以追溯到埃及及歐洲青銅器時代,最常見也最普遍是使用在珠寶設計上。近代著名的線性雕塑藝術家是亞歷山大•考爾德(Alexander Calder),突破媒材的限制,結合視覺新意與結構動靜,並加入了光學與機械表現,考爾德劃出了美術史上不凡的一頁。

考爾德的巨型創作〈紅鶴〉(Flamingo)坐落於美國芝加哥聯邦政府中心廣場,整座作品以鋼版鉚接而成,以斜線和弧型展現型體,形似彎下的吊臂機,往來行人穿梭於下。作品的線性造型與建築感構成了內在的連繫,龐大而空靈的形體則與周圍立柱形現代建築形成一種鮮明的對比,形成有機的氛圍。考爾德獨特的創新精神展示了一種全新的雕塑類型,使人感受到公共藝術在城市景觀中的地位與認同。考爾德的作品散布於世界各地的美術館及城市廣場中。杜尚曾評價考爾德的藝術是「樹與風的昇華」,考爾德的作品凝聚了樹的靈性與風的流暢,總是新奇又富有生命力,給人輕靈卻又宏偉的視覺衝擊。

「藝術是一種自由的遊戲,這本身是一種愉快的事情。」康德認為,遊戲、愉悅、藝術是可相通的,即「活動的自由和生命力的暢通」。考爾德把遊戲精神引入到自己的活動雕塑中,不僅使藝術作品具備了一種輕鬆自由的遊戲性,給人一種強烈的裝飾效果,而且使自我和觀眾在精神王國裡感受到了生命的樂趣。

另一位著名的線性雕塑家是日裔美籍的露絲•阿薩瓦(Ruth Asawa),她的作品多用銅絲和鐵絲編織而成,以蜿蜒的有機形式而聞名,強調輕盈與透明度,挑戰著傳統的雕塑觀念。「一條線可以製造封閉空間而不具阻礙性,保持透明的特質並到達任何地方。」露絲的作品〈鳥巢〉靈感來自墨西哥的編織技術。她的作品大多懸掛著,呈現球體、圓錐體及淚珠形狀,以鉤織線組成,在堅固性與非物質化之間搖擺,令人聯想到伸展而不分散的肥皂泡沫。透過編織,藝術家將電線——一種工業材料——轉換成為有機的組織。二十世紀中以來,露絲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2010年,舊金山的公共藝術高中更名為Asawa,以表彰她對藝術教育的貢獻。





文字/盧怡妗  圖片提供/任大賢、123RF( Valerio Rosati )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NO.30│沿著鐵道聽故事│萬新鐵路的前世今生

NO.29│塵封的記憶 日治時代採礦史│走讀猴硐

NO.30│影像敘事:蒙太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