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8│臺灣光雕藝術投影的綻放 │煙花宇宙數位音像工作室


用熱情與拚勁,
將影像投射在任何可能的介面,
對這群年方30的年輕人來說,
未來的可能性,才正要綻放。







2016年「白晝之夜」,北門光雕秀由煙花宇宙擔綱演出,這或許是他們在數位藝術領域上初試啼聲,但對熟悉VJ(Visual Jockey)領域的人來說,煙花宇宙這名字並不陌生。一群青春正盛的年輕人,用他們的熱情與拚勁,在數位音像領域中反思前進,慢慢磨出光亮。







煙花宇宙數位音像工作室
由透過視覺影像詮釋聲響及音樂的七年級生所組成,煙花宇宙從地下派對發跡,主要從事創作類視訊演出(VJing)、藝文展演場所空間投影(Mapping)、新媒體影像設計(Video Production),運用先進軟體技術,將影像投射在任何可能的介面。擅長利用光與色彩,營造宛如「眼睛的音樂」,探索視覺與空間交會之美,並參與2016、2017白晝之夜光雕演出。





Endospace 腦內的迷幻宇宙

煙花宇宙的由來,來自三位大學時期相識但不熟識的年輕人。設計學系畢業後的某次餐會上,三人發現系上只有他們在劇場從事場景服務工作,運用投影效果取代傳統手繪舞臺背板。一種相知相惜的心情,讓他們愈聊愈起勁,想著是不是能做一些事,不只是場景服務而已。

有了這樣的共識,三人決定共組團隊。原以為聽起來燦爛恢宏的「煙花宇宙」,其實是深思熟慮而來?他們不好意思地笑說,這名字其實是玩遊戲而來的。「當時網路流行一種遊戲,隨機把顏色加上食物,就組合成團體名字。」根據這個原理,三個人在餐巾紙上各寫出自己喜歡的兩個名詞,然後一起討論,挑出兩個組合起來,「煙花宇宙」就這樣出現了。

「比起中文,其實我們更喜歡英文名字『Endospace』。」他們收起玩笑神情說,這是取Endorphin(腦內啡)的字首Endo(內),再結合Space(宇宙)組出來的字,希望腦內的迷幻宇宙可以被呈現、被看見。「Endospace是當年在討論名字的時候,我們三人最快擁有的共識。」於是2012年,煙花宇宙數位音像工作室,正式成立。


2016白晝之夜,「北門回到未來」光雕影像,塑造迷離的未來場景。



對細節的堅持 磨練出有質感的作品

有了組隊的想法,但在工作室正式成立前,煙花宇宙其實還不知道要做什麼、怎麼做。那時期他們大量研讀,上網搜尋國內外在音像方面的範例,瞭解別人的做法,看技術網站學技巧,每個人將自己喜歡的東西都研究了一遍,進而分析影像與音樂如何進行結合。在此同時,煙花宇宙也在地下派對擔任VJ,配合現場音樂、燈光播放視訊影像,營造不同視覺空間效果。當時市場上VJ需求起飛,一場派對上,一個晚上若有5位DJ各演出50分鐘,一位VJ就要單獨演出將近5小時,並且配合每位DJ的曲風進行變化。工作量很大,但也快速磨練出能夠因應各種臨場機動需求的能力,運用先進軟硬體技術,將影像投射在任何可能的介面上。


2016白晝之夜,「北門回到未來」光雕影像,塑造迷離的未來場景。


由於電腦科技發達,影像動畫剪接技術進步很快,也因此擔任VJ的門檻大大降低,在這個位置上,沒有進步就可能退步。「在舞臺現場,也有VJ的做法是設定好影像動畫效果,一個鍵表現到底,但從劇場出身的我們,對每段樂音間轉場REMIX的細節很堅持。」歷經劇場圈磨練、地下派對發跡的煙花宇宙,相信只有在細微處下功夫,才能呈現真正有質感的作品。

第一次合夥創業,這群年輕人已懂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團隊中有人專注視訊演出、影像設計的創作,也有人跳出來擔任專案管理,站在第一線與客戶溝通需求,篩檢需求,避免快速進入創作過程所造成的需求誤差。問他們為什麼不從藝術領域著墨,年輕人直言,「為了錢啊!」工作室要營運下去,需要經費支持,而能夠經驗與金錢一次獲得的,只有商業案。「其實我們心裡很清楚,也只有商業案有這樣的預算,能給我們充足的硬體機會,很踏實的學習與運用硬體設備。」

但他們也發現,到一個階段,作品開始有了固定套路。「我們一開始提出的東西,就已經在業主的想法裡,而且為了現實考量,我們很難打破這種想法。」像是制約般自限在現實條件裡,對創作者來說,無疑是種危機。於是他們不再以商業案為接案主力,嘗試有所改變之際,煙花宇宙也迎來一次文化藝術領域上的表現機會。


2016白晝之夜,「北門回到未來」光雕影像,塑造迷離的未來場景。



白晝之夜 點亮煙花宇宙的天空

在好友轉介下,煙花宇宙有機會跟著知名劇場影像大師王奕盛學習投影技術,更在王奕盛推薦與指導監製下,擔綱演出2016年「白晝之夜」北門光雕,透過新媒體技術將光與色彩投影在百年歷史的北門上,讓臺北舊城門展現新魅力,那一夜的煙花宇宙讓人印象深刻。

2016白晝之夜,「北門回到未來」光雕影像,塑造迷離的未來場景。

2017白晝之夜,投放Dan Woodger創作的光雕投影開幕秀。

隔年,煙花宇宙再度受到邀請,與英國知名插畫師Dan Woodger合作,以插畫碰撞光雕的形式,創造漫畫與寫實結合的奇特風格,在臺灣大學總圖書館點亮白晝之夜。此次舞臺上,除有機會跨國、跨域共同創作,煙花宇宙也與集界科技合作,呈現互動式光雕作品,並且有機會發揮主導性,在臺大總圖發表自己的光雕之作。一連三部作品,每部都讓煙花宇宙在光雕投影技術向前更進一步。

2017白晝之夜,「際」光雕作品點亮臺大總圖白晝之夜。


「這兩年我們收益良多,尤其是第一年白晝之夜,合作的前輩DJ POINT在創作態度上給我們的當頭棒喝,足以受用一輩子。」收起年輕人可能的自滿自傲,不管案子是大是小,不管任務是難是易,都以戰戰兢兢的心態去面對,去完成,而這,也會是煙花宇宙繼續堅持下去的態度。



2017白晝之夜,投放Dan Woodger創作的光雕投影開幕秀。




緩下腳步 養氣再出發

在各個專案上拚命,連續五天不闔眼,對煙花宇宙來說並不稀奇,用力在每個專案項目上噴放煙火的同時,工作室每個人也都換得累到送急診的經驗。身體的疲累讓他們忍不住思考,如何保留創作的熱情,又可以留住健康,是不是有另外一種方式可以讓身心共好。

在思考這件事的同時,煙花宇宙也換了新的工作室LOGO。「我們想換成一個看到時會覺得『啊∼那就是煙花宇宙』,而不是我們想成為的樣子。」以前的LOGO很像大家想像中的煙花宇宙,扇型的圖樣中噴放出彷彿煙火的色彩線條,現在的LOGO是有力道的書法字,具流線感又一氣呵成,當然,還有象徵他們數位藝術強項的紅色小點。對剛過而立之年的年輕人來說,這時間,或許正是個停下腳步,好好整理下一步的機會。

在視聽藝術發展領域上,煙花宇宙做為非典型的創作者,歷經設計系、劇場圈、地下派對、商業案、藝術節,遊走在設計與藝術之間的過程,經濟上尚能自立;因為還年輕,所以還有停頓消化後再出發的時間與空間,還能規劃著在商業與藝術之間尋找平衡點,並發展做為創作風格的夢想,走在新媒體藝術發展的路上,我想,煙花宇宙是幸運的。


文字/林怡慧 圖片提供/煙花宇宙數位音像工作室


線上電子書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NO.30│沿著鐵道聽故事│萬新鐵路的前世今生

NO.29│塵封的記憶 日治時代採礦史│走讀猴硐

NO.30│影像敘事:蒙太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