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8│跨界複合媒材版畫狂想│ 劉裕芳拓印數位時代的 溫暖手感

以印刷、拓印方式產生的視覺藝術,充滿無限可能的版畫創作。
藝術家劉裕芳2013年開始加入複合媒材,
運用樹葉、蕾絲、鈕扣等生活素材,
另以植物染布為基礎,結合版畫技巧製成布書衣,
在數位時代展現溫暖手感溫度。







依傍河港商埠而繁榮的淡水老街,假日人潮熙熙攘攘,沿著河岸長堤漫步,對岸的八里、觀音山盡收眼底。許多文學家以淡水河為背景,書寫雋永小說、散文;藝術家也留下波光水影畫作,讚詠淡水時光。日出日落,金色陽光渲染河面,建築、自然、人文、歷史等元素成了滋養藝術家心靈的創作養分。擅長各式版畫技巧的劉裕芳,搬到淡水逾9年,同樣愛上這裡的環境和創作氛圍。她喜愛使用不同材質、色彩和厚度的紙張製版,圖像肌理層次豐富,另發展出以版畫為基礎的複合媒材作品,讓版畫有了多元表現的可能性。








劉裕芳
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畢業,專攻版畫創作超過20年,喜愛實驗版與畫之間的媒材及印法,發掘各種可能性。靈感大多來自生活,每一張畫反映了傳統融合創新,記錄創作軌跡。不受拘束的技法,透過複合媒材呈現,繽紛作品充滿無限生命力。刻鑿手感加上植物染印、新穎版畫技術,以嶄新方式與生活產生連結,雕琢人生美學。








以版畫為基礎的複合媒材創作

來到淡水老街尾端,街邊佇立幾間很有味道的小餐館、咖啡廳,轉進淡水藝術工坊旁的巷子裡,一棟日式建築映入眼簾,木造平房訴說小鎮悠悠往事。步入室內,牆上掛著許多幅繽紛畫作,藝術家劉裕芳即在此展覽、開設DIY課程,推廣版畫藝術樂趣。從版畫走向複合媒材,劉裕芳笑說藝術創作跟著心境轉變,傳統版畫大致分為凸版、凹版、平版和孔版,以前以純版畫為主,隨著印藝科技發展,版畫不再局限於這四大類。

從傳統走向現代,版畫藝術歷經數位科技的洗禮,劉裕芳的作品也見證了時代變遷,反映內心創作想法。細細瀏覽創作軌跡,每個時期都記錄著心境轉變:「接觸、創作版畫迄今已20年,每張畫都表達了版畫在傳統與創新之間的探索心路,我的靈感來源大多是生活想法,日常中的小小感觸轉化為題材,長出各種點線面形態。」




劉裕芳在植物染布上,結合版畫技巧製成布書衣。

劉裕芳在植物染布上,結合版畫技巧製成布書衣。


從上班族轉成現代版畫藝術家

回首創作歷程,劉裕芳自認像是命中注定般,在人生的中途轉業!出生於彰化平凡家庭,媽媽是裁縫高手,從小耳濡目染,喜歡跟在一旁用碎布縫製包包、娃娃。布、線、鈕扣隨手玩樂的元素,踩踏縫紉機的聲音,嘎搭嘎搭烙印在腦海裡。雖非藝術專科出身,因求學時期幾乎都擔任學藝股長,負責大大小小的布置工作,手作、藝術的DNA深植在她血液裡,成為扎實的基本功。畢業後就職經紀公司,舉辦國內外鋼琴演奏、演唱會等活動,經常深夜才下班回家。

繁忙的工作,偶爾會冒出再回學校念書的想法,某次半夜回家發現竟走錯門,驚覺生活已疲累脫軌,決定離職重拾書本,報考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我覺得自己天生對某些事很敏感,像是看電視時,總喜歡觀察主角衣服穿搭、顏色視覺平衡等,加上對繪畫藝術有興趣,於是從頭開始學。」先學習繪製水墨,再接觸版畫,從筆觸延伸到透過印刷方式產生的視覺藝術。劉裕芳解釋,版畫利用「版」為媒介物,再將圖像印製紙上,又稱為「間接藝術」,有別於直接以筆描繪或雕刻製作的方式。



.秋(凸版線木板,2013)。


冬(凸版線木板,2013)。

從生活中汲取靈感與創作能量 

歷經工作、回校園讀書,劉裕芳投入嚴謹學習態度,雖然較晚才步上藝術創作之路,但她已認定這是一輩子的志業。「我喜歡版畫,創作方式雖不像繪畫一樣直接用畫筆沾上顏料揮毫,需要經過構圖、製版和上印三個階段,但間接表現心象的藝術有更多無限可能性!」仔細端看她的作品,畫面是複合媒材與版畫互融一體,氣韻簡單內斂卻不失生動,有些則毫不保留表現心境的轉折。看似平凡的材料,劉裕芳讓複合媒材自身說話,賦予生命能量。

「我的創作想法多來自生活,一個轉身、一個念頭,隨手的塗鴉讓構圖多了不同線條。版畫的間接性讓我在創作過程得到許多樂趣,雖然完成品不確定性很高,但有一種開箱的驚喜!」劉裕芳從版畫走向複合媒材,藉著實驗創新與原有表現方法相融合,為版畫藝術帶來新氣象。剛自臺灣藝術大學畢業時,她因緣際會進入「AP版畫創作空間」,也在這期間受到教授廖修平版畫的影響。廖修平將出國進修學習的版畫技法引進國內,提攜青年藝術家投入版畫,教導在法國學得的一版多色凹凸法技術。




「雲朵」系列作品:漫漫(複合媒材,2017)。



拓染樹葉與花朵的版畫運用

跟著劉裕芳的腳步,游移欣賞木造平房內的各幅畫作,「雲朵」系列非常吸睛,概念反映嚮往自由自在,也象徵四季更迭以及人生演變。「我從2013年轉向複合媒材創作,讓版畫有更多可能性,後來也加入了植物染元素,將動植物化為美麗印花。」她把天然植物染呈現在書衣上,溫柔保護紙本扉頁的閱讀時光,染畫的材料從熬煮到印染,每個過程都不馬虎。劉裕芳分享當初搬來淡水時,參加天然染色課程,是創作上的新契機,從繁複工序轉化成版畫的態度。

住在淡水的生活,每天眺望海天暮色,映著水面的耀眼金光或河面薄霧,激發靈感火花。劉裕芳將創作想像成實驗版與畫間的各種媒材及印法,運用技法、材料,擺脫版畫的框架。植物染也運用到作品中,隨手拾起的樹葉、花朵,印染在溫潤的布面上,讓人愛不釋手。近幾年,數位版畫也成為作品呈現方式,劉裕芳認為電腦數位版可以當成創作的其中一層,再堆疊其他的元素進去,豐富層次感。從平面版畫延伸到複合媒材,透過凸、凹、平、孔版等不同版種組合,轉換為立體複合版畫。



Landscape系列(木平版,2017)。

Landscape系列(木平版,2017)。


進駐文創與藝術的美好基地

「目前在淡水老街尾的木造建築,是特定展示平臺,我的主要工作室在新北市國際藝術村裡,昔日的臺灣高爾夫俱樂部會館培訓中心變成創作基地,進駐者互相激盪火花。」劉裕芳參加藝術家駐村計畫,擺放大型版畫壓印機恣意創作,不用再局限於自家客廳或陽臺。平時跟各領域的創作者交流,彼此不定期開設課程或藝術展,傳承傳統技藝、交流新的工藝技法。2015年9月開始在藝術村駐村2年,吸收各種新意,「原來版畫也可以跟文創結合,例如轉印到玻璃、木板、手工紙上,讓人驚豔不已。」




經過構圖、製版、上印三階段,間接表現心象的版畫,展現更多無限可能性。



近幾年,有機會研習版畫藝術家佐竹邦子的課程,劉裕芳認真汲取日本版畫的精華,愛上瑰麗的色彩和線條變化,嘗試版畫加入拼貼技法,創作不斷突破。2018年初剛結束在世貿舉行的「瘋國際原創藝術博覽會」,繼續為年底的日本交流展以及2019年美國參展而準備,每天幾乎都沉浸在創作的喜悅中。「版畫做完再分解、重組,每個步驟之間,讓想像力無限延伸。」劉裕芳暢談版畫藝術,手感設計、複數性的分享特質,箇中趣味令人著迷。


文字、攝影/廖靜清 圖片提供/劉裕芳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NO.30│沿著鐵道聽故事│萬新鐵路的前世今生

NO.29│塵封的記憶 日治時代採礦史│走讀猴硐

NO.30│影像敘事:蒙太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