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8│陳國寧文物是無價之美│ 畢生奉獻博物館學 育英才桃李滿天下

「博物館是我的家;讓每個家都能營造成為博物館。」



陳國寧(圖右2)與心道法師、了意師父於梵諦岡拜會教宗方濟各。



曾獲教育奉獻獎資深優良教師,現為全國首例「私立博物館設立登記」成功的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陳國寧1970年即投入博物館學研究,墾拓當時仍杳無人跡之地,為臺灣博物館系統發展打下根基,不少優秀專家學者皆出自她門下,「用心教一百位學生,就有一百個博物館能有新種子,當他們開枝散葉,就是我感到幸運與欣慰的事。」步伐穩健飛快,看不出已逾花甲,陳國寧笑道,這是奔波世界各地、考察文物鍛鍊而來。




對陳國寧而言,博物物館肩負傳遞知識與真善美的使命,是一輩子的事業!


身為第一位將國外博物館思潮帶入臺灣的學者,陳國寧學生時期靠著推薦信跑遍故宮、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博物館等鑽研自學,再到海外取經,而後至華岡博物館典藏組並出任館長。面對早期社會尚未瞭解文化資產的價值,農村路邊常是被隨意丟棄的明清遺物,「我沿路跋涉將救起古董家具、文人書畫等,翻修整治前的林家花園,也攔下一批差點被毀的彩繪門扇和文物,回博物館一登錄就高達上百件。」她將博物館學系統化,確立管理規範,發表學術論文近百篇並出版專書,適逢1980年代後博物館高普考流行,逐漸掀起此領域研究潮。




.陳國寧親自手寫的古琴琴譜及小品水墨創作。


奉獻至今長達48年,陳國寧深入全臺各地,訂出「工作指標」評量與機制,陸續推動地方特色文化館成立,協助成立埔里生態博物館、臺灣寺廟藝術館、新竹玻璃工藝館、嘉義交趾陶博物館等,同時安排「專業培訓工坊」指導典藏、陳列與特展概念。近年推行文化生活圈計畫,帶起地方藝術家回流、社造興起等回饋效應。「我始終認為,博物館不是職業、頭銜或官位,而是一輩子的事業!它肩負傳遞知識與真善美的使命,更是個人修養、生命經驗和社會精神的體現,應成為推動群體和諧的文化企業集合體。」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NO.34|假如音樂是愛情的食糧,就奏下去吧:呂柏伸

NO.30│沿著鐵道聽故事│萬新鐵路的前世今生

NO.35|以美術館為後盾——新北藝術史的建立-專訪蔣伯欣